循環腫瘤細胞(CTCs)在初次診斷時的預後相關性已得到很好的證實。然而,關於其預後與隨訪護理的相關性的信息很少。為此,研究人員進行了乳腺癌領域相關的研究。
研究人員在這項多中心、開放標簽、III期成功的臨床試驗中比較了兩種輔助化療方案,隨後是用2年和5年的唑來膦酸鹽治療早期高風險乳腺癌患者。使用FDA批準的細胞搜索係統評估化療前和化療後2年CTCs的存在情況。采用單變量log-rank檢驗和多變量Cox回歸分析總生存率(OS)和無病生存率(DFS)。OS和DFS的測量始於化療結束2年後對CTCs的評估。所有的統計檢驗都是雙麵的。
有1087名患者參與了成功A試驗的轉化研究項目,並在基線和2年隨訪時獲得了關於CTC狀態的足夠的轉化數據。化療兩年後,198例(18.2%)患者ctc陽性。平均隨訪時間為37個月。Cox回歸,包括CTC在基線狀態顯示,CTC化療後2年有統計上顯著的地位和獨立預後相關性的操作係統(風險比[HR] = 3.91, 95%可信區間[CI] = 2.04 ~ 7.52, P <措施)和DFS (HR = 2.31, 95% CI = 1.50 ~ 3.55, P <措施)。
研究認為,化療後2年CTCs的存在與OS和DFS的降低有關。基於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建議醫生應重新考慮基於生物標誌物的乳腺癌幸存者的積極個體化監測策略。
文獻來源: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111, Issue 4, April 2019, Pages 38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