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孤立性漿細胞瘤誤診誤治為脊柱結核1例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18-11-26

臨床資料

患者,女,38歲,因下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不適15d,加重1d,於2016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於15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起病後行腰椎CT檢查提示:腰椎間盤膨出,給予對症處理後症狀緩解不明顯。1d前患者出現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加重,行走不能,伴發熱,盜汗,遂行腰椎MRI檢查提示:L3-4段椎管內硬膜外感染,膿腫形成,累及骨質及周圍組織,結核感染可能性大,以“脊柱結核?”收住我科。

專科查體:下腰背部棘突間有壓痛及叩擊痛,右大腿後、小腿前外側有根性牽涉痛,右側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右側足趾背伸肌力較左側稍弱。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查血:WBC、CRP、ESR輕度升高,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T-SPOT)陰性,結核蛋白芯片(-),雙肺CT未見明顯異常,腰椎平掃MRI如圖1所示,餘檢查無特殊,考慮為脊柱結核伴椎旁膿腫,細菌感染不排除。給予抗結核藥物四聯2周(異煙肼300mg1次/d;利福平600mg1次/d;吡嗪酰胺1.5g1次/d;乙胺丁醇750mg1次/d)。於2016年1月14日複查腰椎MRI提示:膿腫較前無明顯縮小,複查血象CRP、ESR較前無明顯降低。於2017年1月16日在全麻下行後入路腰椎病灶清除+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將取出的標本送病檢,術後給予抗感染、營養神經、脫水等對症支持治療,術後病檢(圖2)結果:免疫組化染色CD3(-);CD20(-);CD38(+);CD138(+);MUM-1(-);kappa(散在+);Lambda(散在+,Lambda>Kappa);Ki-67(L1約30%);CD79a(-);CD56(-),考慮骨孤立性漿細胞瘤(SPB)。請血液內科會診後,轉入血液內科行局部放療+化療(具體不詳),出院後失訪。

討論

SPB是一種以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腫瘤,它主要發生在全身紅骨髓豐富的骨組織中,尤其好發於脊柱,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病變部位的局部疼痛,若病灶侵犯脊髓或神經根,可出現與之相應的神經壓迫症狀。該疾患的診斷標準:(1)組織病理學證實為單一部位的單克隆細胞增殖;(2)其病變部位的影像學檢查證實為局部的骨形態改變,常表現為原發病灶的局部侵犯征象;(3)骨髓細胞學檢查通常未見明顯異常,其漿細胞比率小於5%;(4)經相關檢查已排除多發性骨髓瘤;(5)血清和尿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含量較低。

本病被誤診為脊柱結核,分析其原因有:(1)患者伴有低熱、盜汗等症狀,血象、ESR及CRP呈輕度升高,腰椎MRI提示:椎管內硬膜外感染,結核可能性大;臨床醫師僅循證簡單的問診及影像科報告而作出錯誤的診斷;(2)對SPB的認識不足,因本病發病率極低,故臨床醫師對其缺乏認識,從而導致誤診誤治;(3)因本病缺乏特異性,常表現為溶骨性破壞,病灶區常被軟組織填充,甚至突破骨皮質形成軟組織腫塊,軟組織信號通常較均勻,該患者腰椎MRI表現與上述影像學表現類似,但臨床醫師未能考慮到本病而誤診;(4)診斷思維局限,臨床醫師接診患者時,僅考慮常見病及多發病,通過大致的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就草率作出臨床診斷,遺漏了患者的一些信息,如:患者無肺外結核病灶,腰椎MRI提示病灶未侵犯鄰近椎間盤,腰椎CT未見死骨形成,椎旁未見膿腫。患者診斷性抗結核治療+抗感染2周後,患者症狀緩解不明顯,複查腰椎MRI未見膿腫縮小,而這些表現均與脊柱結核不相符。

當臨床醫師接診到發熱、血象輕度升高、脊柱MRI提示椎管內軟組織腫脹影,懷疑脊柱結核診斷時;尤其是當診斷與診治過程出現矛盾時,我們應該要想到診斷是否正確,診斷是否有據可循。對臨床高度懷疑SPB時,應行病變部位的MRI掃描及增強,必要時行病變部位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免疫組化檢查,亦有助於本病與脊柱結核等相互鑒別。

原始出處:

盧斌, 劉揚, 劉豐平, et al.骨孤立性漿細胞瘤誤診誤治為脊柱結核1例[J].廣東醫學, 2018(5).

關鍵字:骨孤立性,,漿細胞瘤,,誤診誤治,,脊柱結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