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少年全身雀斑且血壓升高 病因很罕見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18-07-20

16歲青少年,9年前出現全身皮膚雀斑,且逐漸增多、增大,以腋下為著。6年前體檢發現血壓中度升高,服用氨氯地平+賴諾普利,血壓可達標。4年前曾主住院檢查,排除了嗜鉻細胞瘤。半年前起,血壓重度升高。本次住院,發現病因竟異常罕見。

病史摘要

患者16歲,男性,9年前出現全身皮膚雀斑,且逐漸增多、增大,以腋下為著。麵頰、胸部、背部、大腿等處出現皮下團塊,軟,無痛。6年前體檢發現血壓中度升高,服用氨氯地平+賴諾普利,血壓可達標。4年前曾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查MN、NMN及腎上腺CT均正常,排除嗜鉻細胞瘤;雙腎GFR及腎髒大小正常、對稱,腹主動脈CTA排除了腎動脈狹窄,提示腹腔幹起始部輕度狹窄。半年前起,血壓重度升高,服用四聯降壓藥物(托拉塞米+氨氯地平+美托洛爾+可樂定),血壓140/90mmHg左右。

家族史:祖父、父親均有神經纖維瘤,均40歲之後發現高血壓。父親的皮膚病變臨床表現,如圖26-1所示。

圖26-1患者父親的皮膚病變臨床表現

體格檢查

身.166cm,體.66kg。全身皮膚散在牛奶咖啡斑,皮下有大小不等的軟組織團塊,最大3cm×4cm,質軟,無壓痛(圖26-2)。左上肢血壓148/98mmHg,右上肢血壓150/96mmHg,左下肢血壓158/106mmHg,右下肢血壓156/104mmHg。頸側、臍周未及血管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未及幹濕囉音。心率80次/分,律齊。雙側下肢無水腫,足背動脈搏動對稱。無視野缺損。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雙側巴賓斯基征陰性。

圖26-2患者的皮膚病變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正常。腎功能:尿素氮:4.6mmol/L;肌酐:66μmol/L;尿酸336μmol/L。

雙側脛腓骨正位X線片:未見明顯異常。

雙腎上腺CT平掃加增強未見明顯異常。

尿醛固酮16.55μg/1000ml尿。

血醛固酮:基礎143.62pg/ml(29.4~161.5pg/ ml),立位468.34pg/ml(38.1~313.3pg/ml)。

血漿腎素:基礎2.43ng/(ml·h)[0.10~5.50ng/ (ml·h)),立位3.92ng/(ml·h)[0.73~17.40ng/(ml·h)]。

血變腎上腺素、去甲變腎上腺素及尿兒茶酚胺:均正常。

尿皮質醇:74.40μg/1000ml.(20~90μg/24h)。

腦MR:未見占位性病變及血管瘤。

眼底檢查:高血壓眼底改變2級;虹膜表麵有多個小結節。

GFR:左側25.1ml/min;右.60.2ml/min。

腎髒大小:左側98mm×48mm;右側109mm× 49mm。

腎動脈CTA:左腎動脈主幹遠程局部(黃箭)、左腎動脈前支一級分支起始部(紅箭)重度狹窄(圖26-3)。

圖26-3 腎動脈CTA:左腎動脈主幹遠程局部(黃箭)、左腎動脈前支一級分支起始部(紅箭)重度狹窄

動態血壓監測:24小時平均血壓156/97mmHg, HR63次/分,白天平均血壓161/101mmHg,HR66次/分,夜間平均血壓147/89mmHg,HR57 次/分。

入院診斷

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NF)Ⅰ型;繼發性高血壓(左腎動脈狹窄)

診治經過與診療思路

1.簡要治療經過

行DSA術,術中見左腎動脈中段80%狹窄,多支一級分支開口處狹窄。行左腎動脈狹窄球囊擴張術,術後殘餘狹窄小於30%,血流通暢。術後血壓明顯改善:24小時平均血壓136/78mmHg,HR67次/分,白天平均血壓142/83mmHg,HR71次/分,夜間平均血壓125/67mmHg,HR58次/分。

2.診療思路

神經纖維瘤病(NF)是一種漸進性、可侵害全身各係統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分為.種類型,Ⅰ型神經纖維瘤病最多見,又稱為馮·雷克林霍曾病,約占90%,控製基因位於常染色體17q11.2;Ⅱ型以雙側的聽神經或中樞神經纖維瘤主要表現,基因位於常染色體22.長臂;其他兩型很罕見,為不典型的NF。

NF的發病率約1/3000,該病在遺傳學上有較大可變性,約有20%~50%的家屬成員可患有相同疾患,也有不少散發病例,性別間無明顯差異,其惡變率為2%。

NIH關於Ⅰ型神經纖維瘤病(NF-Ⅰ)的診斷標準:

(1)皮膚可見淺棕色的“咖啡牛奶斑”(6個或以上),直徑大於5mm(青春期前)或15mm(青春期後)。

(2)兩個或以上任何類型神經纖維瘤,或一個叢狀神經纖維瘤。

(3)腋下或腹股溝區可見雀斑狀淺棕色斑(腋窩雀斑)。

(4)視神經膠質瘤。

(5.眼部虹膜可見兩個或以上色素性虹膜錯構瘤(Lisch小體)。

(6)明顯的骨損害,如蝶骨缺損。長骨骨皮質變薄,伴有或不伴有假性關節的形成。

(7)有一級親屬符合上述NF-Ⅰ型診斷標準者。

至少符合以上2條。

約2%NF患者可發生血管病變,其特點如下:

NF可引起全身血管病變,包括腹主動脈、髂動脈、內髒動脈(包括腸係膜上動脈、腎動脈)等。其中腎動脈最常見,近端腎動脈狹窄往往最先出現,並可引起其他動脈的狹窄,可同時發現腎動脈狹窄和腹主動脈、甲狀腺動脈狹窄;其次是腦動脈的狹窄和阻塞。還可引起冠狀動脈、脾動脈、回結腸動脈和內分泌器官(如胰腺、甲狀腺等)動脈的病變。

NF血管病變病程緩慢,呈進行性損害。患者早期症狀隱匿,可無不適症狀,隨病情發展,出現的臨床症狀視病變累及血管的部位和損傷程度而不同。病變累及腎動脈最多見,由於腎動脈狹窄,患者出現腎血管性高血壓,表現為顏麵部水腫、血尿和蛋白尿等。

NF導致病變的血管,按其直徑和發生機製分為兩類:一類為大血管,包括大動脈、頸動脈和近端腎動脈等,其病理改變為動脈壁外膜包繞神經纖維或神經節瘤組織,內膜增生,中層變薄,彈性纖維破裂,導致血管的狹窄;一類為小血管,主要指外周血管,是由於中膜層發育不全,產生狹窄或閉塞,與神經畸形無關。組織學上可見累及的血管有多發性結節生成,超顯微技術下發現這些結節來源於血管壁內平滑肌。患者可同時發生這兩種血管病變。

關鍵字:全身,,雀斑,,血壓,,升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