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腸原發性漿細胞瘤1例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18-06-15

【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75歲。

【主訴】

因“右下腹痛伴乏力、納差,消瘦1月餘”入院。

【體格檢查】

右下腹稍隆起,壓痛、反跳痛存在,可觸及一約6.0cm×5.0cm大小腫塊,表麵光滑,質韌,活動欠佳。

【輔助檢查】

腹部超聲:右下腹見約8.3cm×5.2cm×4.0cm混合性腫塊,呈“假腎征”,內血流信號豐富,腸管未見擴張,提示腸道腫瘤。腹部增強CT顯示:右中下腹部腸壁不規則增厚,最厚處約達2.1cm,增強後輕度強化,周圍脂肪間隙尚清晰(圖1,2),考慮小腸惡性腫瘤。小腸造影顯示:中腹部第5組小腸粘膜紊亂、破壞,見不規則充盈缺損影,局部腸管稍狹窄(圖3,4),考慮小腸腫瘤。

【治療】

手術及病理:探查發現:距回盲部60.0cm處見回腸一大小約10.0cm×8.0cm腫塊,質中偏硬,鄰近係膜間隙尚清,行回腸腫瘤切除術。切除腫塊大小約10.0cm×10.0cm×2.0cm;鏡下見:腸壁結構破壞,腫瘤細胞呈多邊形、圓形,核大偏位,胞漿豐富,呈彌漫片狀排列,可見多核細胞,浸潤至漿膜外。免疫標記:CD30(-)、CD15(-)、CD20(-)、CD79a(-)、CD5(-)、CD45RO(-)、CK(-)、CD10(-)、CD138(+)、EMA(+)、LCA(+)、α-AT(++),病理診斷:回腸漿細胞瘤。術後行左髂後上棘骨髓穿刺,塗片及活檢未見異常;骨骼係統X線片陰性。

【討論】

髓外漿細胞瘤(extramedullaryplasmacytoma,EMP)是指原發於造血組織以外的漿細胞瘤,是惡性單克隆漿細胞病變中較罕見的一種,在全身各個部位均可發生,如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椎旁軟組織、肺、縱膈等,首發於小腸者罕見。Rodrigo等統計了1947年~2010年文獻報道的61例小腸EMP患者,其中回腸EMP僅17例。有報道稱空回腸EMP病灶常局限在空回腸解剖區域,僅一例表現為多髒器受累。小腸EMP病灶在CT影像上呈境界清晰的軟組織腫塊或者腸壁局限性增厚。本例回腸EMP與文獻報道相符,主要表現為腸壁增厚,局部粘膜增粗,但其範圍較廣。此類表現的病例需要與原發性小腸淋巴瘤、腸結核、小腸克羅恩病鑒別:原發性小腸淋巴瘤好發於回盲部,常表現為單節段病變,腸壁單層偏心狀增厚,常伴有淋巴結腫大,因為髓外漿細胞瘤在細胞形態上與邊緣區淋巴瘤相似,影像學上表現類似,鑒別診斷必須依靠免疫組化,EMP強烈表達CD38、CD138,CD20陰性,這是最主要的鑒別點;腸結核好發於回盲部,常表現為多節段病變,病灶強化明顯,伴“中空”淋巴結,常伴有肺結核;小腸克羅恩病好發於回腸末段,常表現為多節段病變,分層狀增厚,腸壁內積氣、水腫帶、脂肪征,腸腔狹窄。小腸EMP缺乏特征性影像學表現,明確診斷需依靠病理。此外,診斷EMP需行骨髓、影像學檢查、血液尿液生化檢查等除外多發性骨髓瘤。EMP預後良好,10年生存率達50%~80%。

原始出處:

周榮真, 吳秀麗, 王安武.回腸原發性漿細胞瘤1例[J].醫學影像學雜誌, 2017, 27(3):483-483.

關鍵字:回腸,,原發性,,漿細胞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