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係膜巨大纖維瘤病,是個什麼表現?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18-05-28

        患者男,26歲。因查體發現腹部包塊2h入院。患者於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脹,進餐後加重,伴納差,腹脹進行性加重。既往體健,查體: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消失,腹軟,未觸及腹部腫塊,腹部有壓痛,位於臍部周圍,移動性濁音陽性。

        實驗室檢查:AFP2.39ng/ml,CEA2.6ng/ml,CA19-90.60U/ml,CA72-421.31U/ml。CT檢查:腹盆腔內巨大占位,大小約37 cm×25 cm×12 cm,邊界清,內密度不均勻,見散在條索樣稍高密度,周圍髒器受壓移位(圖1,2),增強檢查示病灶不均勻輕度強化(圖3,4)。

        圖1,2 平掃:腹盆腔內巨大占位,大小約37 cm×25 cm×12 cm,邊界清,內密度不均勻,見散在條索樣稍高密度,周圍髒器受壓移位;圖3,4 增強檢查:病灶不均勻輕度強化

        腸鏡檢查:乙狀結腸息肉(病理診斷為管狀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內腫瘤切除聯合小腸部分切除、橫結腸部分切除術,術中見腹腔內少量淡黃色腹水,腫瘤質韌,基底部位於橫結腸,浸潤包繞中結腸動靜脈血管,並向係膜根部浸潤侵犯,術中遊離腫瘤,見腫瘤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粘連,腹腔內無明顯轉移灶及明顯腫大淋巴結。巨檢:腫瘤體積約45 cm×25 cm×15 cm,表麵光滑,一側與小腸係膜粘連,一側與結腸係膜關係密切,多切麵切開,切麵灰白灰紅質韌、細膩,部分區灰黃、水腫,多切麵質同,未見確切壞死。

        鏡下:瘤細胞稀疏,異形性不著,核分裂少見,局部粘液樣變,部分區浸潤性生長,侵犯腸壁漿膜及肌層。免疫組化:CD117-,DOG-1-,CD32血管+,S-100-,SMA弱+,Desmin-,Ki-67Index約2%。

        討論

        侵襲性纖維瘤病,又稱纖維組織瘤樣增生、侵襲性纖維瘤病,是一種起源於間葉組織梭形細胞的具有惡性行為的良性腫瘤,具有易複發的特性,但不發生遠處轉移。根據發病位置不同,可分為淺表纖維瘤病和深部纖維瘤病,深部纖維瘤病又可分為腹內、腹壁及腹壁型,其中腹內型最少見。腸係膜纖維瘤病是腹內型纖維瘤病的一個亞型,較為罕見,本病缺乏特異性臨床症狀及體征,大部分患者表現為無症狀的腹部腫塊,部分有腹痛腹脹,病程長短不一,一般生化檢查無異常,因此術前診斷困難,多為手術病理證實。腸係膜纖維瘤病常並發Gadner綜合征,提示本病可能與遺傳相關。

        本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近年來有文獻報道,環氧化酶2抑製劑對其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複習相關文獻,目前認為腸係膜纖維瘤病的CT表現有以下特征:1)腫瘤體積較大,常單發;2)腫塊形態規則或不規則,大部分為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容易侵犯周圍腸管;3)CT平掃密度呈等密度、稍低密度、混雜密度;4)壞死或鈣化少見;5)增強掃描早期,腫瘤呈均勻或不均勻輕、中度強化,可出現相對延遲期強化的特征;6)不出現腹腔積液及轉移的征象。本病例的表現基本與文獻相符,但腫瘤體積如此巨大,尚屬罕見,故筆者予以分享。

        原始出處:

        劉海榮, 劉宇佳, 田春梅,等.腸係膜巨大纖維瘤病1例[J]. 醫學影像學雜誌, 2017, 27(5):993-994.

關鍵字:腸係膜,,巨大,,纖維瘤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