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本以為心髒病 沒承想竟是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18-05-19

40歲男性患者,因間斷低熱2年,活動後氣短胸悶入院。患者自發病以來,體重明顯下降,食欲缺乏。入院診斷:1.先心病,肺動脈狹窄?2.感染性心內膜炎。行超高速CT顯示,前縱隔占位性病變,侵及主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致肺動脈管腔狹窄,右心室增大。本例患者曾被誤診為先心病、肺動脈瓣上狹窄以及肺栓塞等疾病。患者到底所患何病?請閱讀以下病例。

【臨床資料】

患者,男,40歲。因間斷低熱2年,活動後胸悶﹑氣短2個月於1998年6月17日入院。患者於1996年4月始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低熱,T 37~38℃,伴雙肩酸痛,當地醫院以“感冒”治療。1997年9月因發熱住院檢查發現心髒雜音,超聲心動圖發現肺動脈瓣上狹窄。此後自覺體力下降,快步上三樓感胸悶﹑氣短,乏力。1998年4月活動耐力明顯下降,輕微活動感氣短,並伴反複低熱。患者發病以來,體重明顯減輕,食欲缺乏,乏力。

入院查體:BP 90/70mmHg,R 18次/分,雙肺聞及散在幹鳴音,HR 84次/分,律齊,P2亢進分裂,胸骨左緣2~3肋間聞及3級收縮期噴射性雜音,向頸部傳導。肝脾無腫大,雙下肢無水腫。入院診斷:1.先心病,肺動脈瓣上狹窄?2.感染性心內膜炎

實驗室檢查:動脈血氣:pH 7.43,PCO2 28.2mmHg,PO2 60.5mmHg,HCO3 -18.8mmol/L,BE-0.3mmol/L。血沉 44mm/h。

心電圖:右心室肥厚。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主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內栓塞,卵圓孔開放,右心室舒張末內徑:34mm,右心房內徑增大,左心室舒張末內徑35mm,左心房內徑19mm,估測肺動脈收縮壓95mmHg,左心室EF:77%。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檢查:心影增大,雙肺影像清晰,形態完整,未見明顯呈肺段分布的放射性稀疏﹑缺損區。

超高速CT:前縱隔占位性病變,侵及主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致肺動脈管腔狹窄,右心室增大,考慮前縱隔惡性腫瘤(如惡性畸胎瘤等)。

核磁共振成像:前縱隔巨大占位性腫塊,並局部浸潤生長,右心室增大,前縱隔惡性腫瘤可能性大。

最後診斷:1.縱隔腫瘤,畸胎瘤可能性大。2.繼發肺動脈狹窄。

【討論】

原發性縱隔腫瘤並不少見,據上海市胸科醫院報道的1228例縱隔腫瘤中,以胸腺瘤最為常見,其次是神經源性腫瘤和畸胎瘤,這些腫瘤多數為良性,但有惡變可能。生長在前縱隔的腫瘤以畸胎瘤較為常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半數病例症狀出現在20~40歲之間,畸胎瘤常可惡變為表皮樣癌或腺癌。文獻報道386例畸胎瘤,其中14.2%呈惡變。畸胎瘤體積小者常無症狀,多在X線檢查中發現,若瘤體增大壓迫鄰近器官,則可產生相應器官的壓迫症狀,本例前縱隔腫瘤壓迫並浸潤主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致肺動脈狹窄,導致右心室增大,肺動脈高壓,最後引起右心衰竭。當患者以某一器官受壓的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容易造成誤診。本例患者曾被診斷為先心病,肺動脈瓣上狹窄以及肺栓塞等疾病。因此,臨床上對任何一例患者都應仔細分析病史和輔助檢查,才能減少(特別是某些少見疾病)誤診和漏診。

關鍵字:胸悶,,氣短,,心髒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