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2017】張曉東教授:食管癌的化療新思考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17-10-19

2017年9月26日-30日,備受業內矚目的“第20屆全國臨床腫瘤大會暨2017年CSCO學術年會”在廈門隆重開幕。本屆年會以“傳承創新,攜手同行”為主題,並繼續秉承CSCO的根本宗旨,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和學術交流活動。

在此次大會上,來自北京腫瘤醫院的張曉東教授以“食管癌的化療新思考”分享了自己的對食管癌化療的新看法。

在晚期食ESCC中早期篩出“寡轉移”對治療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寡轉移是再全身多處轉移之前存在的一種相對惰性的中間狀態,最初是指單個器官的孤立轉移病灶,隨後延伸為少數幾個器官出現的3-5個轉移病灶,同時還要求轉移腫瘤的負荷比較小,且長時間不出現其他心法病灶(6-12個月)。食管癌寡轉移具體的臨床指標為:淋巴結轉移為主、孤立的淋巴結轉移,不超過兩個轉移部位,病灶不超過2-3個,無肝髒、肺髒、腦和骨轉移,複發轉移距手術間隔>12個月。對此類病人,應化療後達到PR(PFS時間長),並同時進行積極的局部治療,可以使5——10%的患者達到“治愈”。

多種因素綜合決定了食管癌的治療方案

在食管癌的治療方案的製定過程中,應考慮多種因素:首先應判斷患者是否有治愈可能,如有可酌情選擇根治性手術或者根治性放療;若無法根治,應判斷是否有局部治療可能以便進行姑息性放療。放療前應還根據患者經濟情況進行藥物選擇以及治療規劃;在放療過程中,還應實時評估化療耐藥情況和療效,

食管癌化療的現狀

張曉東教授指出—雖然在腫瘤治療近年來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方法異軍突起,但在目前階段,化療仍然是食管癌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同時,隻有化療敏感的患者才可能在後續的局部治療中獲益。但遺憾的是,化療單藥有效率隻有10%-20%,聯合方案的有效率也僅有45%左右,而且化療的療效不太可能再提高。總體來說,化療是ESCC整體治療中某個階段的治療方法,篩選敏感患者,為局部治療提供機會。

食管癌化療的幾個問題

在食管癌的治療中,仍然有幾個焦點值得注意:1.術前放化療在國外受到推崇,目前紫杉醇/順鉑聯合方案優於5FU/順鉑聯合方案。而國內醫生對術前放化療卻有顧忌。

2.轉化化療目前的問題在於明確其禁忌症以及如何謹慎地選擇合適患者;3.術後輔助化療的爭議在於應該單純使用化療還是聯合放療進行。4.姑息化療的方案已有共識—TP方案優於FP方案。

ESCC的化療有其獨特的特點,ESCC的化療不同於其她實體腫瘤。雖然其對化療的反應起效快,但維持時間短。而且其有效率不一定可以轉化成生存。因此,臨床評價和判定是整體治療的關鍵。

適宜的放療+化療能給患者創造“治愈的機會”,同時姑息的局部治療的重要意義在於為不能根治的患者解決進食的問題,提高其生存質量。

食管癌藥物治療的新進展

目前,食管癌的治療主要進展方向為EGFR通路的靶向治療,VEGF通路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EGFR受體拮抗劑“泰欣生”已完成II期臨床研究,III期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小分子VEGF阿帕替尼I期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初步結果滿意,II期臨床試驗正在啟動中;免疫治療方麵,免疫檢查點PD-1/PD-L1/CTLA4的II期臨床實驗正在進行。

最後,張曉東教授總結道——就目前而言,還沒有超越化療的藥物,靶向藥和免疫治療均在探索中,今後的食管癌治療發展方向一定是基於腫瘤生物學特性、傳統TNM分期和臨床因素相結合的個體化治療,同時也應該為不同治療目的而進行個體化的整體規劃。

關鍵字:腫瘤,食管癌,張曉東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