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疾病相關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之一。I-IV全期胰腺癌5年生存率僅為8%左右。由於預後較差,江湖號稱“癌中之王”。
由於胰腺癌早期診斷困難,手術切除率低,放化療聯合的多學科治療是局部晚期及轉移性胰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隨著新藥的研發和臨床試驗的不斷開展,給晚期胰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表3)。
(點擊看大圖)
1.胰腺癌輔助化療研究進展
1項多中心、非劣效性Ⅲ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對比了替吉奧(S-1)和吉西他濱在胰腺癌術後輔助化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JASPAC 01),結果顯示,胰腺癌切除術後接受口服S-1輔助化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率,5年生存率接近50%,中位生存期顯著延長21個月,無進展生存期顯著延長11.6個月,局部複發和肝轉移的風險也顯著降低,此外,S-1治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有助於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S-1可作為亞洲胰腺癌根治術後輔助化療的一線選擇,但是對於高加索人或其他族裔患者,其有效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另外1項多中心的Ⅲ期臨床試驗對比了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與吉西他濱單藥在術後胰腺癌的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ESPAC-4),結果顯示,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28.0個月,而吉西他濱組為25.5個月,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組的總生存率也高於吉西他濱單藥組,兩組的3~4級不良反應發生率基本一致,因此,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是歐美胰腺癌切除術後的標準治療,兩者常見的不良反應及3~4級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在亞洲人群中的治療效果仍需驗證。
同時,新的臨床試驗也在不斷開展,如吉西他濱聯合白蛋白紫杉醇(APACT)和mFOLFIRINOX(PRODIGE研究)等前瞻性III期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期待能幫助研究者更好地認識和把握輔助化療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2.胰腺癌新輔助治療進展
對局部晚期和不能手術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在過去的10年中進行了多項關於新輔助治療和連續手術的探索性研究。Hackert等開展了目前為止樣本量最大的前瞻性試驗,共納入了海德堡大學2001-2015年進行新輔助治療的575例患者,其中292(50.8%)例患者在新輔助化療後成功切除腫瘤,結果顯示,Folfirinox化療方案切除率為61%(76/125),吉西他濱聯合放療切除率為46%(150/322),其他治療方案切除率為52%(66/128),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相比,患者的平均總生存期分別為15.3和8.5個月,但Folfirinox化療方案、吉西他濱和其他治療方案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Folfirinox方案是胰腺癌新輔助治療中一個有價值的治療選擇。
3.胰腺癌晚期一線治療進展
1項隨機、雙盲III期臨床試驗對比了evofosfamide(TH302)聯合吉西他濱與安慰劑聯合吉西他濱治療轉移或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AESTRO),結果顯示,TH302聯合吉西他濱和安慰劑聯合吉西他濱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8.7和7.6個月,1年生存率分別為34.2%和29.8%(P=0.059),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5.5和3.7個月(P=0.002),盡管主要研究終點總生存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TH302聯合吉西他濱仍對無進展生存期和客觀有效率有貢獻,也未觀察到新的安全性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入組了123例(17%)來自日本和韓國的亞洲患者,聯合治療組總生存期為12.0個月,而安慰劑組總生存期僅為8.5個月,死亡風險較安慰劑組下降了42%,對比本研究中其他種族的患者,亞洲患者的總生存期獲益最大。該亞組分析結果若能夠得到進一步驗證,或許能為亞洲的胰腺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突破。
4.胰腺癌晚期二線治療進展
吉西他濱治療後進展期胰腺癌的二線治療尚缺乏標準治療方案。NAPOLI-1試驗對比了納米脂質體伊立替康聯合5-FU/亞葉酸鈣與5-FU/亞葉酸鈣在一線吉西他濱治療後進展的轉移性胰腺癌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接受納米脂質體伊立替康聯合5-FU/亞葉酸鈣和5-FU/亞葉酸鈣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6.1和4.2個月,但納米脂質體伊立替康單藥較5-FU/亞葉酸鈣並不能明顯改善生存。綜上所述,納米脂質體伊立替康聯合5-FU/亞葉酸鈣可作為吉西他濱方案治療後進展的轉移性胰腺癌二線治療選擇。然而,對比5-FU/亞葉酸鈣單用或聯合奧沙利鉑(mFOLFOX6方案)在吉西他濱治療後進展期胰腺癌的二線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卻以失敗告終。PANCREOX試驗結果顯示,mFOLFOX6組或5-FU/亞葉酸鈣組無進展生存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mFOLFOX6組總生存期明顯縮短,且不良反應明顯增多,更多的患者由於無法耐受不良反應退出了試驗,因此,mFOLFOX6對比5-FU/亞葉酸鈣在進展期胰腺癌吉西他濱一線化療失敗後的二線化療中並無明顯的生存獲益。
此外,LAP07是一項開放、III期隨機試驗,該研究的首要指標是評估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經過4個月的吉西他濱單用或聯合厄洛替尼的誘導化療後,聯合放療是否可以改善總生存期,次要目標是評估厄洛替尼對生存的影響,結果顯示,對於局部進展的胰腺癌患者,在單純化療的基礎上增加放療並不能提高總生存率,此外,吉西他濱聯合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濱單用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1.9和13.6個月,對於總生存期沒有改善。
5.胰腺癌免疫治療進展
胰腺癌免疫機製及生物免疫治療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且部分免疫治療方法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初步結果顯示出一定的抗腫瘤效果。近期公布的TG01臨床I、II期數據給免疫治療帶來了一絲曙光,該實驗中的2年生存率超過60%。由於樣本量較少,仍需要進一步驗證該藥物的療效。
胰腺癌是一種高度惡性腫瘤,進展快,預後極差。胰腺癌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應更多著眼於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腫瘤生物學行為。隨著對胰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學特性研究的逐步深入,更多的新藥將被開發出來應用於臨床,造福患者,改善預後。
文獻來源:2016年胰腺癌研究及診療進展,梁丁孔等,中國癌症雜誌,2017年第27卷第4期,2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