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高發年齡為50~55歲。雖然子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子宮頸癌得以早期發現和治療,但患者術後的生命質量一直備受關注。本研究探討術後幹預對子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以期為針對性改善患者術後生命質量提供依據。
主要內容
將86例子宮頸癌患者按簡單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對照組及幹預組,每組43例。術後對幹預組患者采取幹預措施,包括心理評估和個體教育、盆底康複治療、開通服務熱線並定期隨訪,共幹預3個月。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分別於術前及術後6個月應用自編問卷、生命質量測定量表、盆底功能問卷對患者生命質量進行調查。
結果
幹預組子宮頸癌患者術後6個月在社會關係、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生理指標、獨立性、生活質量方麵得分均優於對照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現,幹預組子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與患者對疾病了解程度、術後放化療、術後並發症、家屬照顧情況、術後心理幹預均有相關性,與是否保留卵巢及文化程度均無關。
討論
子宮頸癌患者術後的生命質量較差,受很多因素影響。在臨床工作中采取針對性的幹預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臨床上多采用臨床症狀和體征等對患者的預後進行評估
子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且發病率逐年升高。子宮頸癌治療的目的不僅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命質量也同樣重要。。這種評估方法使用子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評價量表可對上述指標進行全麵、客觀的評估,通過各個項目的得分情況,分析影響子宮頸癌患者預後的因素,並采取幹預措施,從而提高子宮頸癌患者的生命質量。
本研究采用子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評價量表對86例子宮頸癌患者進行生命質量的評價,探討術後幹預對子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幹預組及對照組術前生命質量得分無差別,術後6個月幹預組生命質量得分均優於對照組。
影響癌症患者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會及家庭的支持,良好的社會及家庭支持更利於癌症患者獲得較好的生命質量和心理狀態。
有關研究表明,癌症不僅僅會對患者本人的生理、心理造成影響,還會對其配偶及其他親屬造成直接的影響。通過對患者及其配偶加強知識宣教和進行心理幹預,患者能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獨立性更強,人際關係更好,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強,生命質量就更高。
心理幹預能夠有效地幫助癌症患者適應疾病、改善情緒、提高生命質量。
有研究顯示,通過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心理幹預,能使患者深刻和全麵地認識疾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心理防衛能力,使患者的生命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對子宮頸癌患者及其配偶進行恰當的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幹預,有利於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
子宮頸癌術後會引起一係列身心改變,導致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受到明顯影響,其中心理障礙是影響子宮頸癌術後患者性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一些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已經證實,
對子宮頸癌患者進行盆底功能鍛煉,有利於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本研究還通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相關問卷,從患者術後腸道、盆腔、膀胱症狀等方麵進行評價,結果發現術後通過對患者盆底功能進行鍛煉,患者盆腔、直腸、膀胱等不適症狀較對照組明顯改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
表明患者對疾病了解越多,就能夠更正確地認識疾病
本研究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患者對疾病了解程度、術後放化療、家屬照顧情況、術後並發症、術後心理幹預與子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有相關性。,能夠正確客觀地看待子宮和卵巢內生殖器對女性性征的意義,避免盲目擔心和恐懼,能夠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從而改善預後。
家屬照顧到位不但能夠減輕患者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還能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手術可造成生育功能喪失、絕經提前、膀胱或腸道刺激症狀、盆腔髒器脫垂等問題,加強術後處理及護理,及早消除各種並發症的誘因,減少手術並發症,將有助於患者術後的恢複,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總之,子宮頸癌術後患者由於生理變化、心理壓力等因素,導致生命質量下降,從心理、生理、家庭、社會等方麵對患者進行術後幹預,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