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最大的難題並不是醫生沒有辦法消滅癌症,而是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無法承受高劑量的輻射治療。對於大多數癌症患者而言,癌轉移是他們死亡的主要原因。這種狀況下,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已經無法完全清除轉移多處的腫瘤。
為了 “絕境重生”,來自於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的著名物理學家 Marco Durante 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讓患者冬眠,此期間利用高劑量放射治療消滅腫瘤!BBC、Tech Times 等外媒對這一“奇思妙想” 進行了相關報道。
進入冬季,很多動物(蛇、蝙蝠、刺蝟……)會進入冬眠。通常,選擇冬眠是動物為應對不利環境而做出的保護性行動,特別是當環境溫度降低以及食物缺乏時。不同的動物,冬眠的時間、原因以及睡眠的深淺都不盡相同,且較為複雜。
對於人類而言,冬眠似乎並無必要。我們通常會借助其他渠道適應惡劣的環境。但是已有的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表明,人類同樣也有冬眠的潛能。那麼,人是否能夠安然冬眠呢?
某種程度上,當所處環境溫度大幅度下降,人體的各項技能包括新陳代謝速率都會降低,以確保能夠存活下來。瑞典一名放射科醫生 Anna Bagenholm 曾意外跌入冰洞中超 1 個小時,導致體溫下降至至 13.7℃。這一事故雖然導致輕微的神經損傷,但是之後都完全康複了。
一個 13 個月大的嬰兒(僅僅隻穿著尿布)曾被遺棄在零下環境中。當她被發現時已經沒有了心跳,但是當寶寶被放置在溫暖的毛毯後,生命體征又恢複正常,且身體無嚴重損傷。醫生們認為,她可能進入了一個類似冬眠的狀態。
上述兩個例子都展現了人冬眠的可行性。科學家們認為,身體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新陳代謝、心跳、呼吸速率、耗氧量等身體機能都慢下來,蛋白合成、基因表達等分子活動也會減弱。這種狀態有助於提高機體修複 DNA 損傷的能力。
Durante 相信,冬眠有望為晚期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他認為,晚期癌症患者進入冬眠狀態,有望阻止癌細胞生長和擴散,從而為醫生贏得更多的治療時間和機會。理想情況是,當患者蘇醒時,他們已經痊愈了。
科學家們發現,當身體進入靜止狀態,會主動避免化療的毒副作用,甚至於抑製腫瘤的生長。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以采用高劑量的輻射消滅癌細胞,且能夠確保不傷害患者本身。
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在小鼠身上進行了相關試驗。下一步,他們將啟動臨床試驗,計劃讓患者進入深度睡眠,並維持 1 周時間,以便讓醫生有足夠的時間采用放射治療。
他們希望,這一突破常理的方法有望在未來 10 年內實現拯救癌症患者生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