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出新型人類雄激素受體結構 或為前列腺癌療法開發提供關鍵靶點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7-02-22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聖保羅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對同型二聚體的雄激素受體配體結合域的3D結構進行了研究,闡明這種新型細胞核受體的結構或許就能夠解釋40多種和前列腺癌及其它諸如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等疾病的遺傳突變。

        人類雄激素受體是前列腺活力和有規律發育過程中的一種關鍵蛋白質,其能夠對諸如睾酮等雄激素產生反應,該受體活性的解除和前列腺致癌過程發生直接相關,解析人類雄激素受體的三維結構對於有效診斷和預測前列腺癌非常關鍵,同時還能夠幫助研究人員監測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

        雄激素受體一直是研究人員抵禦前列腺癌的中樞性靶點,鑒別其同型二聚體的3D結構或許就能夠幫助開發出新型的治療策略,實際上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同製藥公司聯合來設計新型藥物來對前列腺癌進行精準化靶向治療。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在前列腺癌和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患者中檢測到的突變分子基礎,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是一種由X染色體發生突變引發的疾病,該突變會促使機體對雄激素產生耐受性。

        前列腺癌是工業化國家中男性麵臨的一種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前列腺癌在加利福尼亞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有研究表明截止到2020年將會有超過3萬人會被診斷為前列腺癌;目前該病在治療上的困難包括疾病具有高度的臨床異質性,而且癌細胞會很快對常見藥物產生耐受性,因此截止到目前,新型療法的開發重點關注於已有的一些化合物,比如抗雄激素藥物,其能夠扮演雄激素受體的角色來阻斷雄激素的活動。

        本文研究中所描述的3D結構闡明了雄激素結合域功能區域之間的變構通訊機製,也就是說,在受體元件之間存在著間接的物理接觸,而且這對於細胞核受體的正常功能和病理功能都非常重要,研究者在受體二聚體形式中鑒別出的互相連接就闡明了一種複雜的活性,同時這對於藥物開發也具有直接的影響。

        研究人員首次解析了人類雄激素受體激素高分辨率的二聚體結構,同時也證明了該結構對於細胞核受體的生物活性的重要性,未來研究人員或有望開發出新型藥物來阻斷來自這些激素聯合作用所引發的病理及生理學過程。後期研究人員還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型靶向性療法。

關鍵字:前列腺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