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活動主題為“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症(WE CAN,I CAN)”。
目前全球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態勢,在我國,隨著工業化速度加快、環境汙染加重、人口老齡化加劇,肺癌的癌症負擔日益加重,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已居所有惡性腫瘤之首, 肺癌的控製已成為全世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了解到底什麼才是肺癌
隨著醫學的發展,有相當一部分腫瘤可以達到臨床治愈,針對於早期肺癌患者更是這樣,但是腫瘤仍然是危及人類生命的重要殺手,大部分人還是談癌色變,尤其是不了解醫學的患者,很多人認為癌症就等於死亡,有研究者統計有大部分的腫瘤患者是因恐懼而死亡的,因此在肺癌治療過程中,充分主動的與患者交流,選擇合適的時間告知病情,對於肺癌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建立肺癌患者交流群,與相同疾病的病友互相傾訴,主動交流,可以互相探討病情、互相鼓勵,從更多抗癌勇士的身上找到信心,勇敢的麵對疾病,麵對治療相關的副作用。
肺癌的治療手段
主要包括:
手術、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介入治療等等治療方式。
但針對於肺癌的治療仍然首選外科手術,根治性手術至今仍是唯一有可能使肺癌患者獲得治愈的治療方式,目前隨著胸腔鏡技術的發展,胸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複快、對肺功能要求相對較低等優點,胸腔鏡手術的適應症正不斷擴大。對於不適合手術治療的肺癌患者仍然可以選擇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等方式進行治療,而不是在很多肺癌患者眼裏的:做不了手術就被判了死刑。
將早期外科治療、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結合,以 VATS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更合理的納入到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中去,這也就是天津醫大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主任陳軍提出的以外科治療為主的全程管理,綜合治療,在肺癌全程治療中手術時機的選擇對於腫瘤病人整體愈後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應該是靶向治療、化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相結合的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隻有全程管理才能針對每個患者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不同的患者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治療與處理,這種治療模式的提出與實行,對於很多患者的治療、愈後、生活治療方麵都有著顯著的提高。
肺癌的治療過程
肺癌的治療不是“一切了之”的事情,它的治療過程是緩慢的,所以要做好長期與腫瘤共同生存的準備,製定了科學的治療方案,需要的是治療的堅持,以及根據病情變化、並發症及副作用產生後所采取相應的對症治療。因此全程管理的治療模式同樣也在告訴患者,肺部腫瘤外科與您一起麵對腫瘤、麵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