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息肉引起腸套疊者,可在腹部捫臘腸樣腫物,無壓痛。部分患者可出現腸梗阻體征。息肉綜合征患者腸外體征複雜。
一、直腸指診:直腸指診頗重要,可發現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腺瘤。如摸到腫瘤光滑、活動、圓形、質軟、有彈性,多提示為管狀腺瘤,若摸到的腫瘤不光滑、分葉、扁平或廣基狀、質地柔軟,往往提示絨毛狀腺瘤。如腫瘤質地不均、固定、局部有結節感、表麵伴有潰瘍,則提示有惡變可能。
二、大便潛血檢查(FOB):有結直腸腫瘤家族史或有大便習慣改變者應作大便潛血試驗進行初篩,若陽性應深入進行X線氣鋇雙對比造影及內窺鏡撿查,以除外結直腸腺瘤及其它消化道病變。
三、放射學檢查:口服鋇劑檢查在服鋇後3~6h造影劑到達結腸後觀察。該檢查方法有局限性,直徑1cm以下的結直腸腺瘤,普通鋇灌腸檢查漏診率可達80%以上,而對直徑1cm以上者,其漏診率在20%~50%。
即使采用氣鋇雙對比造影,對直徑>1cm的腺瘤漏診率亦在10%~30%,僅能顯示70%左右的較大病灶。最易遺漏部位是乙狀結腸和盲腸。
鋇灌腸對腺瘤的大小、表麵形態及其與結直腸粘膜的關糸顯示差,其檢出率還受檢查者的經驗、技術水平的影響。
但鋇灌腸可作為結腸鏡未能完成結直腸全程檢查者的補充,有時甚至可以檢出結腸鏡檢查也無法檢出的病灶。在年齡較大,一般狀態欠佳,不能耐受結腸鏡檢查的病人,不能忽視X線氣鋇雙重造影的價值。鋇灌腸與結腸鏡聯合應用,可提高結直腸腺瘤的檢出率。
四、內窺鏡檢查:過去常用的硬乙狀結腸鏡檢查設備簡單、價格低廉、易於掌握,但由於不易充氣,且有對腸管推進作用而使實際觀察到的腸腔距離比鏡管的長度為短,所以漸被淘汰。
纖維結腸鏡可檢查整個結腸直腸,有助於結直腸腺瘤的部位、組織學診斷以及一定程度的治療,所以應用廣泛。此種撿查法雖然也偶有出血或穿孔等並發症,若技術熟練,還是安全的。
技術熟練者應用纖維結腸鏡,結直腸全程窺視成功率在90%以上。對腸粘膜隆起性病變的直視及咬取組織學檢查,可使易被鋇灌腸檢查漏診的1cm以下的腫瘤得以檢出。
對結直腸腺瘤的活組織檢查應強調幾點:
①活檢部位要典型:在不同的區域腫瘤絨毛樣結構的成分不一致,故應強調多點取材,對大的腺瘤,一般要求必須包括腫瘤中心及3、6、9、12點5處。對腺瘤的硬結、潰瘍等有癌變傾向的區域應重點取材,最好能切除活檢。對於直腸腺瘤直徑超過2cm,尤其是無蒂者,均宜行經肛或經骶腫瘤切除檢查,以免對局部惡變的漏診。
②鉗取活檢或部分切取活檢對腺瘤癌變的漏診率可達30%以上。對內窺鏡作為治療措施所切除咬取的全部組織均應送病理檢查。對腺瘤大、有惡變可能者,在活檢組織學與臨床診斷矛盾時,應行術中快速冰凍病檢。
③組織學檢查方法上,除多點取材、多切片以及最好作連續切片病檢外,還應從治療角度出發,為臨床診療提供全麵信息。
一份合格的病檢報告應包括:
①腺瘤的類型、絨毛成份的比例。
②伴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③如已有癌變,應注明癌的分化程度、浸潤深度、部位、與切緣的距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