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體陽性(ER/PR+)。芳香化酶抑製劑(AI)如阿那曲唑、來曲唑和依西美坦現在是絕經後ER+早期乳腺癌的標準輔助治療。
來曲唑和阿那曲唑與他莫昔芬相比優效性明顯。在BIG1-98研究中,中位隨訪8.7年,在乳腺癌患者無病生存(DFS)方麵,來曲唑治療相比他莫昔芬優勢更大。在ATAC研究中,與他莫昔芬相比,阿那曲唑能顯著延長患者DFS的至複發時間,減少遠處轉移的發生。
藥代動力學研究顯示,來曲唑治療晚期乳腺癌與阿那曲唑相比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血漿雌二醇水平,但並不知道這種差異是否能轉化為臨床獲益。因此,阿那曲唑和來曲唑誰更勝一籌,需要頭對頭的比較。
近期,比較阿那曲唑和來曲唑在絕經後HR陽性,淋巴結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輔助治療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臨床研究FACE最終結果公布(發表於JCO),研究顯示兩種AI等效。
研究內容
自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FACE研究納入了4172例絕經後HR陽性,淋巴結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隨機將患者分配進來曲唑治療(2.5mg, n=2061)或阿那曲唑治療(1mg, n=2075),共5年或直到疾病進展。根據淋巴結受累情況以及HER2狀態將患者分層。
主要終點是5年無病生存(DFS),關鍵次要終點是總生存(OS)和安全性。
主要結果
中位隨訪65個月,來曲唑組患者的5年DFS率為84.9%,阿那曲唑組為82.9%,兩組無明顯差異(HR=0.93)。兩組的無進展生存時間均為達到。
探索性分析顯示,在所有亞組中,來曲唑和阿那曲唑的5年DFS率相似。包括HER2陽性(86.5% vs 78.9%),HER2陰性(84.7% vs 83.4%),1~3個陽性淋巴結(88.7% vs 87.8%),≥4個陽性淋巴結(75.1% vs 70.9%)。此外,BMI、腫瘤分期、輔助化療和地區等亞組也有類似結果。
來曲唑和阿那曲唑組患者的5年預計OS率分別為89.9% vs 89.2%(HR=0.98),兩組的中位OS均未達到。在最終分析時,兩組死亡率分別為11.4% vs 11.7%,遠處轉移率均為10.8%,第二原發惡性腫瘤發生率分別為4.1% vs 4.8%。
安全性方麵,來曲唑和阿那曲唑治療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為關節痛(3.9% vs 3.3%)、高血壓(1.2% vs 1.0%)、潮熱(0.8% vs 0.4%)、肌痛(0.8% vs 0.7%)、呼吸困難(0.8% vs 0.5%)和抑鬱(0.8% vs 0.6%)。
FACE研究發現,來曲唑並未在頭對頭的比較出勝出阿那曲唑,兩者都是絕經後HR+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的選擇。
信源:Matthew Stenger. Adjuvant Letrozole vs Anastrozole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Node-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Ascop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