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EBCC:乳腺癌診療熱點

作者: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邵誌敏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6-03-28

2016年3月9~11日,第10屆歐洲乳腺癌大會(EBCC)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拉開帷幕。會議期間,由歐洲乳腺癌專家委員會(European Breast Cancer Council)和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Chinese Breast Cancer Society,CBCS)共同舉辦了中歐乳腺癌專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擔任本次中歐論壇的大會主席。徐教授在會上表示,這是首次在國際會議日程中安排中歐乳腺癌聯合研討會,是由CBCS與歐洲乳腺癌委員會聯合主辦。這也是繼三位中國專家(徐兵河、邵誌敏和江澤飛教授)成為聖加倫(St.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療國際專家共識組成員、一位中國專家(徐兵河教授)成為晚期乳腺癌(ABC)治療國際專家共識組成員後,中國乳腺癌領域在國際上的又一重要事件,也充分說明中國乳腺癌的研究獲得了國際專家的高度認可,其影響可謂深遠。會上,來自歐洲和中國多位乳腺癌領域專家共聚一堂,分享中歐當前的乳腺癌診療進展。中歐乳腺癌聯合專場促進了中歐乳腺癌領域專家的深入交流並引發與會者高度關注,意味著我國乳腺癌診療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未來將為世界乳腺癌領域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現特邀講者之一的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誌敏教授分享會議精彩內容。

全方位、多視角地看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

大會報告從流行病學、外科治療、臨床研究合作及轉化研究等多角度對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做了詳盡介紹和闡述。

中國麵臨較大癌症負擔,多項研究披露乳腺癌流行病學數據2016年最新公布的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續增加,癌症自2010年起成為死亡主要原因,已經成為亟待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統計數據中顯示,中國乳腺癌估算的新發病例按照地區分布有所不同。城市和農村地區分別為18.95萬和7.9萬。同時,疾病分期Ⅰ~Ⅳ期的患者分別為15.7%、44.9%、18.7%和2.4%。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73.0%。

此外,對於BRCA1/2遺傳突變的檢測顯示,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總體突變率為10.5%~12.9%,BRCA2突變的比例高於BRCA1。

數據說話數據說話,,看乳腺癌外科治療的變化趨勢一項回顧研究對1998~2008十年內7家癌症中心的4211例患者進行分析顯示,乳房切除術的比例呈下降趨勢。職業女性、高學曆、未婚、年輕和早期乳腺癌患者更傾向於保乳手術。雖然保乳率開始增加,但仍處於較低的水平,整體保乳率<10%,遠低於國際上報告的>60%,即便在專業的乳腺癌診療中心的保乳率也僅為10%~30%。

CBCSG也組織研究探討了外科相關的各項問題。其中CBCSG001前瞻性研究對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的適應證與安全性等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SLN陰性患者5年DFS率為94.2%,5年OS率為98.2%,與腋窩淋巴結清掃(ALND)相比,SLNB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此外,我國乳腺癌乳房重建的數據也進行了統計。2012年,全國32家中心的24763例乳房切除術的患者中,1120(4.5%)接受了乳房重建。但與發達國家地區所報告的乳房重建率(25.6%)仍有一定的差距。

中國學者精誠團結中國學者精誠團結,,CBCSG主導多項研究CBCSG成立於2006年3月,目前已經納入50個成員單位和100多位臨床研究者,共發起了31項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從不同角度尋找更高效且適合中國患者的治療策略。

針對複發轉移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Ⅲ期臨床試驗CBCSG006研究,探索了不同化療方案的療效。在內分泌治療領域,ChinaConfirm研究,探索氟維司群不同劑量(500mg對比250mg)在中國乳腺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證實氟維司群500mg較250mg有效性更高、安全性較好,同時對於芳香化酶抑製劑(AI)治療失敗的患者,氟維司群500mg治療可能更為有效。

而對於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患者的治療,LUX-Breast1研究顯示,曲妥珠單抗治療後進展的患者,繼續使用曲妥珠單抗聯合長春瑞濱的療效優於改用阿法替尼聯合長春瑞濱的療效。

轉化研究亦有多項研究成果,引起廣泛關注CBCSG004研究采用CellSearch係統檢測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環腫瘤細胞(CTC),結果顯示,CTC≥5患者(39.1%)的生存預後更差。另一項研究顯示,新輔助化療後TP53和PIK3CA突變丟失的患者預後更佳。

同時,目前仍有一些正在進行探索的研究。例如ESR1突變的患者使用氟維司群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HER2突變與曲妥珠單抗和拉帕替尼耐藥的關係及通過在mRNA-lncRNA水平檢測TNBC患者特征來探索預後風險。

此外,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正在構建乳腺癌患者數據庫,建立更加精準的乳腺癌治療平台。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策略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指南和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絡(NCCN)指南中均指出,約30%~35%的乳腺癌患者終將出現轉移,晚期乳腺癌目前仍無法治愈,其治療目標為保持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增加無進展生存期(PFS)。同時,已出現大量有效治療藥物及聯合治療方案,但標準的治療方案仍有爭議。

70%的乳腺癌患者為雌激素受體(ER)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其為內分泌治療獲益的最佳預測指標,而內分泌治療最佳順序取決於多個因素。了解耐藥機製將能夠為延長內分泌治療持續時間及提高治療療效提供巨大幫助。

現有的絕經後乳腺癌一線標準治療包括:①新型ER受體下調劑氟維司群,通過與ER結合,阻斷並降解ER,從而達到延緩腫瘤進展的作用,且500mg負荷劑量治療能夠獲得更強的抗腫瘤活性;②芳香化酶抑製劑(AI),通過抑製芳香化酶的作用而減少雌激素的合成;③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他莫昔芬(TAM),與ER結合,阻斷雌激素對受體的作用。

探討“AI”和“POST-AI”時代的內分泌治療策略

東西方乳腺癌在流行病學與內分泌治療的差異同歐洲相比,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對較低,而<65歲和絕經前患者比例更高。中國與美國數據顯示分子分型也存在差異,中國LuminalA型患者比例較低(54%對70%),三陰性患者更高(23%對13%)。目前,中國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仍存在不足。歐洲數據顯示,65%的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一線內分泌治療,而中國僅28.8%的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一線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欠規範或與醫保覆蓋不全、藥物可及性、患者經濟負擔、臨床醫生對內分泌治療信心不足等相關。

後AI治療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內分泌治療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AI類藥物已經成為絕經後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能夠延長患者的無病生存期。但輔助AI治療失敗後,晚期一線的標準治療方案仍是當前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BOLERO-2研究對比了非甾體類AI輔助治療後進展的患者,給予甾體類AI依西美坦和依西美坦聯合mTOR抑製劑的療效。結果顯示,依西美坦單藥組(AI互換)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僅為2.8個月。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數據都提示,輔助AI治療失敗後,晚期一線應選擇另一種機製的內分泌治療藥物,以期延緩腫瘤發生耐藥的時間,增加治療療效,延長患者的總生存。

Confirm研究證實,在AI治療進展的亞組中,氟維司群500mg相較250mg可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ChinaConfirm研究同樣確立了氟維司群500mg在中國患者中的治療地位。

一些基礎研究提示,ESR1突變或擴增是AI耐藥的主要機製之一,輔助AI治療失敗後、一線換用另一種AI治療的ESR1突變率高達30%以上。研究表明ESR1突變的患者預後較差,高劑量氟維司群可抑製ESR1突變的乳腺癌細胞生長。輔助AI治療失敗後,一線氟維司群或可延緩AI耐藥,是後AI時代的優選治療。

此外,BOLERO-2及其他一些研究也提示,對於AI耐藥患者可嚐試內分泌治療聯合靶向治療,例如mTOR抑製劑、PI3K抑製劑、CDK4/6抑製劑等,但這些聯合治療策略從臨床試驗到臨床實踐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多項研究值得期待,中國之聲振奮人心當前中國學者也不斷開展大型臨床試驗,以期針對中國乳腺癌患者探索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其中包括對比絕經後晚期乳腺癌一線氟維司群500mg與依西美坦治療療效的隨機、多中心、開放性研究;絕經前或圍絕經期晚期乳腺癌,一線給予戈舍瑞林聯合氟維司群500mg或聯合阿那曲唑的Ⅱ期隨機、多中心、開放性PROOF研究;晚期絕經後乳腺癌一線化療後獲益的患者,給予氟維司群500mg維持治療的Ⅱ期多中心、前瞻性FANCY研究;絕經前晚期乳腺癌TAM耐藥後,給予戈舍瑞林誘導治療,同時分配接受來曲唑和依維莫司同步或序貫治療的Ⅱ期隨機、多中心、開放性MIRACLE研究。

關鍵字:2016,EBCC,乳腺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