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東部標準時間),ASCO GI 2016官方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三項重點研究——NETTER-1研究(摘要號194)、RADIANT-4研究亞組分析(摘要號315)、波蘭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研究(摘要號489),《中國醫學論壇報》特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鄧豔紅教授對其中的直腸癌研究進行點評。
研究簡介——固定cT3或cT4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一項Polish Ⅱ多中心Ⅲ期研究結果
背景:評估術前5×5 Gy放療聯合鞏固化療治療不可切除直腸癌的局部療效是否優於標準術前放化療。
方法:無遠處轉移的固定cT3或cT4直腸癌患者隨機接受5×5 Gy放療,休息1周後行3周期FOLFOX4方案[5-氟尿嘧啶(5-FU)+四氫葉酸+奧沙利鉑]化療(試驗組),或接受50.4 Gy分次放療(28 f)同時行5-FU+四氫葉酸+奧沙利鉑化療(對照組)。在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否使用奧沙利鉑,由參與研究的各中心自行決定(繼2012年幾項奧沙利鉑陰性研究發表後,不強製新輔助治療期間使用奧沙利鉑,因此研究組和對照組使用奧沙利鉑的比例分別為70%和66%)。兩組患者均在放療開始約12周和新輔助治療約6周後接受手術治療。
結果:515例患者適宜接受分析,其中試驗組261例,對照組254例。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有75%和83%的患者出現新輔助治療相關急性毒性反應(P=0.006);兩組患者的3級及以上毒性反應發生率相似(23%對21%)。試驗組和對照組的R0切除率(主要終點)和病理完全緩解(pCR)率分別為77%對71%(P=0.081)、16%對12%(P=0.17)。中位隨訪時間為35個月。在3年時,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總生存(OS)率分別為73%對65%(P=0.046),試驗組的無疾病生存(DFS)率、局部失敗率、轉移率與對照組均無顯著差異。
結論:研究表明術前5×5 Gy放療聯合鞏固化療與標準術前放化療在局部療效上未見差異。5×5 Gy放療聯合鞏固化療有改善OS的趨勢,毒性反應和費用均較低,且較為便利。
專家點評——短程放療的時代來臨了嗎?
鄧豔紅教授
局部進展期直腸癌仍然是國際研究領域的重點,波蘭團隊的這項研究主要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中比較了兩種新輔助治療策略,其結果有望推動短程放療後續以全身化療成為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的常規。
該研究與已知的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研究(NSABP R04、ACCORD 12、STAR、AIO 04、FOWARC)相比有以下特點:
其一,入選患者不同。已知的絕大多數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研究納入患者均為可切除的cT3以上,或淋巴結陽性的患者,而該研究針對的是不可切除的患者,也可以理解為局部更加晚期的患者,甚至還包括局部複發且沒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在內,因此可以看到其pCR率、R0切除率及生存率方麵的數字均較其他研究低。
其二,這是一項比較長短程放療的研究,結果顯示短程放療後休息6~8周,且放療間歇期加入幾程全身化療,得到的pCR率與長程放化療相當,一舉扭轉了短程放療的劣勢。我們知道北歐(包括荷蘭研究和瑞典研究)常規使用術前7天內完成5×5放療的模式,這種模式盡管也能降低局部複發率,但是對於降期和pCR率提高幫助並不大——這是北美和西歐國家不接納短程放療的主要原因。201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報道的一項意大利研究同樣比較了長程與短程放療,結果發現若簡單地在短程放療後增加等待的時間,並不能提高pCR率,其依然維持在4%左右。去年美國學者發表於Lancet Oncology的Ⅱ期研究也顯示,隨著放療手術間期化療次數的增加,pCR率逐漸升高。從這幾項研究的結果可以得到提示,FOLFOX4全身化療本身對直腸癌原發灶有降期作用,以及與放療後纖維化階段可能存在協同作用,這點相當於印證了筆者所參與的FOWARC研究的結論。
其三,該研究的主要研究終點R0切除率雖然是陰性的,但在3年OS率上卻出現了8%的差別,其原因可能在於試驗組的患者在診斷後很短時間內就接受了FOLFOX4全身係統化療,對於遠處的微小轉移灶有控製作用。因此提倡局部進展期患者盡早地接受全身治療可能意義重大,而對於究竟在放療前還是放療後,以及到底接受幾個療程合適,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由於目前研究摘要的內容有限,不少信息有待大會口頭報告時具體批露,例如注冊研究方案中包括了局部複發且沒有遠處轉移患者,這些患者所占比例是多少?這些患者術後輔助治療的情況怎樣?是否暴露奧沙利鉑?是否可能影響生存率?讓我們一起期待ASCO GI 2016會議的更多詳細報道,改變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治療模式的時代可能馬上到來。
(翻譯:高曉方,編輯:《中國醫學論壇報》黃蕾蕾)
本文係壹生平台首發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