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時間12月6日上午9:00-10:40,在ASH 2015分會場召開了微移植專題討論會。
此次微移植專題討論會由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Elizabeth教授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Fuchs教授聯合發起並組織,特邀我國解放軍第307醫院艾輝勝教授作主題演講並聯合主持會議。Blood雜誌主編Bob Lowenberg教授、美國國家骨髓供者組織(NMDP)的首席專家Michael和Dennis教授以及其他來自美國(包括美國杜克大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美國麻省總醫院、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西班牙及我國的多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除討論了微移植國際多中心及我國多中心協作研究進展外,還介紹了微移植與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修飾T細胞(CAR-T)聯合治療難治白血病等最新進展。
主題演講
加拿大Elizabeth教授介紹了中國微移植的發展、國際上對於微移植的研究以及相關的細胞治療的進展。
艾輝勝教授在約20分鍾的時間內介紹了本中心微移植研究近況,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麵內容。
微移植臨床研究進展:微移植治療老年和中青年AML的進展,微移植治療其他疾病包括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朱軍教授聯合開展的微移植治療難治複發淋巴瘤的研究,與朝陽醫院陳文明教授共同發起的微移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研究,以及即將開展的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肖誌堅教授負責的微移植治療MDS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介紹了國際上比較關心的微移植機製研究。
針對目前的關注熱點和研究重點等,詳細闡述了微移植未來的發展方向。
介紹了近期與解放軍301醫院韓衛東教授共同開展關於微移植聯合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修飾T細胞(CAR-T)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研究的進展情況。
美國Fuchs教授介紹了中外微移植的文章發表情況,還提出要組織新的多中心協作研究及正申報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建立微移植細胞庫等,並介紹了即將開展的臨床試驗的概況。
現場討論
現場討論由艾輝勝教授、Elizabeth教授和Fuchs教授共同主持,與會專家對微移植表現了濃厚的興趣,提問積極,討論熱烈。尤其是Blood雜誌主編Bob Lowenberg教授,在ASH會議如此繁忙的工作中,還特意趕來參加了微移植專題討論。他說,“非常高興看到微移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進展,表示祝賀。”作為微移植的積極擁護者之一,Lowenberg教授也熱情地參與到討論之中,並對微移植和CAR-T聯合治療表達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提出開展微移植與Car-t聯合研究等,還有如何選擇供體的HLA位點、Kir基因等。美國麻省總醫院的Spizer教授提出研究細胞亞類的功能及對微移植療效的影響等。
小結
整個會場氣氛活躍,發言積極,觀點明確,雖然討論延時50分鍾,但與會學者仍感覺到時間緊張,意猶未盡,並表示希望有更進一步的商討。艾輝勝教授對大家關心的問題作了歸納總結,強調了G-CSF動員、非去除T細胞、HLA位點等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強調了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和機製研究等。Fuchd和艾教授共同提出,建立一個微移植聯絡組群,加強溝通聯絡及合作研究。Elizabeth教授和Fuchs教授還表示,明年在ASH年會期間將組織規模更大、日程更細致的微移植討論專場。
艾輝勝教授指出,本次ASH會議共有6篇中國的研究論文入選口頭發言,其中微移植研究2篇,最重要的是這次由美國加拿大學者聯合發起微移植專題討論會,國內、外學者均表現了積極熱烈的態度,使得微移植作為中國原創技術在ASH 2015華麗亮相,體現了國際血液界對中國血液病研究尤其是微移植研究的極大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