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SH 2015上,我國解放軍第307醫院艾輝勝教授牽頭開展的微移植研究中有2項入選口頭報告,另外還有1項以壁報形式發布。本報記者采訪了這2項口頭報告研究的主要參與者及論文第一作者——來自解放軍第307醫院的郭梅主任醫師。
■中國之聲
報告者:解放軍第307醫院 艾輝勝 教授
報告時間:當地時間12月7日8:00 AM
研究簡介:這是中國微移植協作組開展的一項多中心研究,旨在探討微移植聯合化療用於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療效和毒性作用。148例老年AML患者根據年齡分為3組(60-64歲、65-70歲、71歲及以上),結果顯示,總體完全緩解(CR)率為77%,3組患者的CR率、早期死亡和嚴重感染以及1年、2年和3年OS率無顯著性差異。提示微移植聯合化療的CR率和OS率較高,對於70歲以上的患者也同樣安全、有效。
研究2:HLA不全相合微移植用於標危AML:療效與非清髓移植相似且避免了GVHD(摘要號:156)
報告者:解放軍第307醫院 艾輝勝 教授
報告時間:當地時間12月5日5:15 PM
研究簡介:當前對於首次完全緩解(CR1)的標危AML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尚不明確。盡管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微移植可以改善AML-CR1患者生存,但還缺少微移植與非清髓造血幹細胞移植之間的療效對比。該研究納入9-59歲的標危AML-CR1患者共156例,結果顯示,10年總生存(OS)率和無白血病生存率在微移植和非清髓移植患者中相似,分別為70.7%對61.4%、59.6%對57.9%;而且與非清髓移植組相比,微移植組患者的移植相關死亡率降低,未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對話作者
兩項中國微移植研究入選口頭報告
——訪解放軍第307醫院 郭梅 主任醫師
郭主任首先為記者簡單介紹了解放軍第307醫院開展微移植研究和應用的背景和發展曆程。移植對於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血液病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解放軍第307醫院是開展移植比較早的單位,艾輝勝教授帶領團隊於1998年在亞洲最早開展非清髓移植,2002年開始非清髓單倍體移植的研究。經典清髓移植受到年齡、並發症以及毒副反應的限製,發展至非清髓移植後,雖然拓寬了移植的適用人群,但還是沒有解決移植帶來的相關問題(如移植物抗宿主病、間質性肺炎等),所以還是屬於一種高效、高毒的治療手段。微移植理念是盡量避免或減少使用強烈抑製受者免疫功能的藥物(如氟達拉濱),而是采用化療藥物或靶向藥物作為預處理方案達到對腫瘤細胞的殺滅作用,同時序貫性輸注HLA不全相合經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動員的外周血造血幹細胞,而且不使用免疫抑製劑進行GVHD預防。相比非清髓移植,微移植不僅增強了療效和殺傷作用,而且還能避免和減少GVHD的發生。艾輝勝教授帶領團隊從2002開始進行微移植基礎研究,2004年開始臨床研究,病種逐漸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擴展至淋巴瘤、骨髓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MDS)、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以及部分實體瘤。2011年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微移植治療老年AML的研究,相比單純化療,微移植治療後患者造血恢複快、緩解率高,患者長期存活率提高了約20%。2012年發表了微移植與現有治療手段用於標危和低危AML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低危患者有效率能達到80%,標危患者有效率與經典的全相合移植相似,約60%。
接下來,郭主任分別對這2項口頭報告的亮點和意義分別進行了介紹。
老年人是AML的高發人群,已有的治療手段對老年AML的療效都欠佳,2年存活率12%左右。以上第1項研究(摘要號:455)是一項對60及以上的AML患者開展的國內多中心的研究,實施的微移植方案使得老年AML患者的有效率和存活率都得到了明顯提高,不同年齡段(60-64歲、65-70歲、71歲以上)患者的CR率沒有明顯區別,3年存活率近40%,不僅驗證了之前我們發表在《血液》(Blood)雜誌上的單中心研究的結果,而且通過本次的多中心研究進一步確認了微移植這種新理念、新方法用於老年AML的價值,微移植將老年AML的存活率“跨越式”地提高了一個層次(由2年存活率12%左右提高到3年存活率近40%)。
當前標危AML患者的移植有效率為60%,單純化療的有效率為30%-40%。對於標危AML患者,當前公認的觀點是,如果有條件則進行全相合移植。但是,目前僅有20%左右的患者能找到HLA異基因完全相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而微移植技術跨越了HLA屏障,幾乎所有的患者都能找到合適的供體,與化療聯合應用為白血病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以上第2項研究(摘要號:156)是一項單中心研究,納入的標危AML患者中包括HLA半相合或者HLA不相合的病例,結果顯示能達到與全相合移植相同的效果。如果將來能啟動多中心的協作研究並且能重複該單中心研究的結果,則對於標危AML患者而言,微移植將是一種開創性的治療理念。
在談及微移植的未來發展方向時,郭主任表示,當前大家對微移植的關注度比較高,針對微移植相繼開展的臨床研究的結果已拓展了其應用範圍,並且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未來,我們希望在微移植的適應證、應用地域以及機製方麵獲得進一步突破。
■壁報展示
地西他濱未能進一步增強微移植治療AML療效(摘要號:1318)
這項微移植研究同樣來自艾輝勝教授團隊。這是一項開放標簽的臨床對照研究,共有61例AML患者被隨機分配至接受地西他濱聯合微移植或單純微移植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CR率、中位OS期和無疾病生存(DFS)期無顯著性差異,而且地西他濱聯合微移植組的中性粒細胞減少中位持續時間顯著長於單純微移植組(14天對10天,P=0.02)。60及以上AML患者微移植治療的CR率為71.4%,DFS期為21個月,毒性可以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