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都因為孫介光是我國少有的舌針專家,也是首張精確舌針穴位圖的繪製者。他研究舌針療法20多年,並主持香港大學舌針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由他主持的舌針治療腦病研究2002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並在最近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實用技術”,列入國家推廣項目,其舌針療法還在美國發現頻道和國家地理雜誌頻道循環播出。
孫介光介紹,舌頭是離大腦最近的外露性肌肉器官,很多心腦血管病人也通過舌下含服藥物治療疾病。舌針屬微小針刺係統範疇,因此通過針灸舌部肯定也能達成很好的效果。通過2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過PET、功能磁共振等觀察,他終於證明,舌針療效是有科學依據的。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舌針療法列入國家推廣的治病技術,主要針對自閉症(含腦癱、智力低下)、難治性中風(含腦挫傷、腦性昏迷)、各種痛症、神經性耳聾和憂鬱症等。
而孫介光最拿手的就是治療自閉症,一般來說,自閉症患兒在20次舌針左右就可見到孩子目光專注、情緒改善、親情提升,懂事較多,隨著治療的繼續,患兒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會不斷進步。
在世界針聯舌針療法孤獨症臨床推廣儀式上,他現場小心翼翼地給3歲的自閉症患者遙遙(化名)紮針,遙遙乖乖地坐著,之後抱著媽媽的肩膀微笑,孫介光笑,“呀,這次爺爺沒有帶糖,但遙遙也很聽話。”
舌針針刺快,一般3~5秒,痛感小,小朋友都不會哭,沒有副作用,通常一次舌針治療,不到一分鍾就可以完成,一般不留針。所以當孫介光教授從隨身的小包取出針和壓舌板來問“誰要體驗一下”時,現場很多人都衝了上去。
“以前覺得肩膀很重,現在忽然覺得輕了很多,”“感覺整個後背沒有那麼難受了,”這是現場肩膀、後背疼痛的兩個小姑娘的感受。同去的攝影記者因為有慢性咽炎,一天都在不停地清嗓子,被紮了幾針後,“喉嚨立馬感覺清爽了很多,很久都沒有再清嗓子。能感受到被針紮的感覺,但其實不痛。”
除了自閉症,舌針對治療小兒腦癱和弱智也都有著神奇的療效。通常20針左右,患兒的智力就會有所提升。
另外,孫介光教授通過對2000餘人的大樣本調查發現,95.8%的病人有舌下襞腫(即舌頭跟下顎聯係的突起部位),這就為腦病的治療找到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推薦專家:
王 虹,北京同仁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周一、五上午出診,擅長治療突聾、眼病、婦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症
杜春雁,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周一、二、四、五、六上午出診,擅長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讀寫障礙等
針刺麻醉:開顱後還能動手動腳
開顱手術,患者的腦袋被“開瓢”後,不但思維敏捷地跟醫生聊天,還能在醫生的指令下動動手腳,能讓患者保持清醒的秘密武器就是幾根銀針——針刺麻醉。
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麵發生在去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手術室,患者是一位16歲的男孩,他患的是丘腦膠質瘤,位於腦中線深部,周圍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為避免手術對腦功能區的損傷,最好是讓患者在術中保持清醒,配合醫生指令進行動作,協助醫生切除腫瘤時避開腦功能區。如何麻醉就是一個難關。
通常情況下,要進行兩次插管麻醉,第一次全麻後開顱,切除腫瘤時暫停麻醉,腫瘤切除後,再次插管麻醉。這個過程非常複雜,會增加手術風險和感染機會,麻醉醒來後咳痰或吸痰也是相當難受。而如果讓患者醒著來開顱,鑽心的疼痛則會導致休克。似乎無解的難題被針灸攻克了。手術前,針灸科醫生會在患者身體雙側五個止疼穴紮上針灸,患者一下子就沒有痛覺了,再配合低劑量的普通麻醉藥,因此能保證神誌清醒。
針刺麻醉這項技術其實在針灸家族裏也已經不算新兵了,據上海曙光醫院針灸科朱國苗醫生介紹,1972年尼克鬆訪華就在上海參觀過這種針刺麻醉術。1960年我國針刺麻醉術首次成功應用於肺切除術,1966年衛生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針麻工作會議,針刺麻醉成就得到肯定,從此,針麻鎮痛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起來。
針刺麻醉,針還是那根針,主要考驗的是施針醫生的本領。人體的止疼穴不少,針麻時可循經取穴、遠道取穴、手術周圍局部取穴等,要讓患者感覺不到疼,但又不能完全喪失所有觸覺,醫生的取穴和用針手法,撚揉等進針手法,刺入穴位的深淺、力度等,都有講究。
“針刺麻醉配合普通麻醉,應該算是物美價廉吧。”朱國苗醫生這樣調侃,不用氣管插管,少遭罪,麻醉藥用量僅為常規用量的1/3,醫療費用也相應減少了1/3左右,而且醫保能報銷。
在上海曙光醫院,手術前跟麻醉醫生談話時,一般都會介紹這種方法。除了膠質瘤手術,像氣胸,特別是對學齡期的青少年和肺功能不全的中老年氣胸患者尤為有益。據統計,該院已經先後為近100例氣胸患者解除了疾患,而上海仁濟醫院還在針刺麻醉下進行了國內首例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置換術。
推薦醫院:
上海曙光醫院針灸科、上海仁濟醫院針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