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

作者:國文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日期:12-10-22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維護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為動力,堅持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人才,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轉變衛生發展方式,把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促進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兼顧。統籌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四個體係,加快推進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建設;統籌城鄉、區域衛生事業發展,不斷縮小人群之間衛生服務利用和健康水平差異。堅持中西醫並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堅持科學發展。平衡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推動衛生發展方式從注重疾病治療向注重健康促進轉變,從注重個體服務向注重家庭和社會群體服務轉變;優化資源配置,重點發展公共衛生、基層衛生等薄弱領域及醫學模式轉變要求的新領域,實現醫療衛生工作關口前移和重心下沉。

  ——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強化政府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導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切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改革主力軍作用;通過健康教育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產業發展。

  ——堅持強化能力建設。以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戰略重點,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加快實施人才強衛戰略,改革人才培養和使用體製機製,優先培育高素質衛生人才;大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使全體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個人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和人群間健康狀況差異不斷縮小,基本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人均預期壽命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1歲。

  ——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係基本建立,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規範有序、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係基本建立,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係基本建立,個人醫藥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

  ——以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為基礎的藥品器械供應保障體係進一步規範,確保基本藥物安全有效、公平可及、合理使用。

  ——支撐衛生事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各項體製機製更加健全,有效保障醫藥衛生體係規範運轉。

  

專欄1“十二五”時期衛生事業發展指標
類別

  指標

  2015年

  主要指標

健康

  

  狀況

人均預期壽命(歲) 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1歲
嬰兒死亡率(‰) ≤12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14
孕產婦死亡率(/10萬) ≤22

  工作指標

疾病

  

  預防

  控製

法定傳染病報告率(%) ≥95
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人) 120萬左右
全人群乙型肝炎表麵抗原攜帶率(%) ≤6.5
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90
重點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人群知曉率(%) ≥50
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管理率(%) ≥40
婦幼

  

  衛生

3歲以下兒童係統管理率(%) ≥80
孕產婦係統管理率(%) ≥85
孕產婦住院分娩率(%) ≥98
衛生

  

  監督

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監督覆蓋率(%) ≥90
醫療

  

  保障

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3個百分點
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醫保基金支付比例(%) 75左右
衛生

  

  資源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1.88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人) 2.07
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張) 4
醫療

  

  服務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天) ≤9
入出院診斷符合率(%) ≥95
衛生

  

  費用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 ≤30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元) ≥40

 

1 2 3 4 5

關鍵字: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商業健康保險,衛生服務利用,醫療機構,綜合幹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