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利教授曾在公益講座中請聽者戴上遮光眼罩,掏出手機撥一個最熟悉的號碼,一分鍾的時間內,沒有人撥通電話,短暫失去光明的感覺讓人一時不知所措。在5種致盲性眼病中,有3種與眼底相關,它們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黃斑變性、病理性近視。
眼底的視網膜血管是人體中唯一可見的血管,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反映窗口。王寧利教授提醒,眼底病拖延不得,以濕性老年黃斑變性為例,急性進展期可在短短2-3個月內就造成失明;即便不是急性發作,如果得不到及時規範化的治療,2年內85%的患者視力將降至法律盲(視力小於0.1)。規範治療是挽回視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全球數據表明,使用雷珠單抗注射液治療,可阻止50%的老年黃斑變性患者失明。
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一般40歲以上的人才查眼底。王寧利教授提醒,年輕人也不能忽視眼底病。來自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20歲以上者糖尿病患病率為9.7%,患者達9800萬,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2型糖尿病5年以內病程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比例高達40%,而這一並發症在19年病程患者中高達84%。在門診,也可以看到一些很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幾年內就出現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療指南明確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應在確診時開始篩查眼底病變,每年隨診一次。
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單純性高度近視,即近視度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比較穩定,眼球組織正常;二是病理性近視,屈光度常為1000度或更高,可出現視網膜脫離、黃斑出血等嚴重並發症。病理性近視通常和遺傳相關,5-10歲即可發生且進展快,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視力狀況。
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我們失去光明,交通事故、意外傷害、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等,但王寧利教授說,如果我們平時多注意視覺健康,80%的致盲性疾病可防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