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診斷:重視排除抑鬱

作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張衛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2-23

  慢性疲勞診斷與治療

  “排除法”診斷 對於主訴疲勞的患者,醫生在經過臨床評估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後,能夠初步判斷是否為生理性或繼發性疲勞,之後應該重點進行排除抑鬱的診斷性評估。

  臨床上可以借助抑鬱自評量表等對抑鬱進行初步篩查,但更重要的是醫生評估,即通過對患者情緒體驗的簡單問診和對患者表情、體態的留心觀察(望診)。例如,詢問患者“您如何描述自己當前(或剛過去的兩周)的情緒狀態?”“您對工作、生活方麵事情的興趣有無變化,特別是對自己平時感興趣的事情是否像以前一樣保持興趣、感到快樂?”如果患者描述自己的心情是“很低落”(近期生活中)、“就沒有讓自己高興的事情”、“沒有興趣,對任何事情、活動均提不起勁兒”、“整個人變得無欲無求了”等,同時觀察到表情中沒有笑容或笑起來很勉強,垂眉低首的姿態,或不自主地傷心落淚等,則強烈提示患者存在抑鬱,應果斷做出轉診精神科或給予抗抑鬱治療等處理建議。

  慢性疲勞治療 對於具有與抑鬱相關的慢性疲勞患者,抗抑鬱治療往往有較好的療效,有研究報告,即使是使用鎮靜作用較強的抗抑鬱劑,患者的疲勞感在抑鬱好轉的同時也往往會有明顯改善。此外,研究顯示,對於幾乎所有原因的疲勞,規律適度的運動治療和認知行為等心理治療,均有一定的療效,應在疲勞的治療方案中作為基本內容。

  加強患者溝通和教育並及時轉診 由於患者缺乏對抑鬱等精神障礙的基本常識,或者對被診斷為精神障礙心懷羞恥感、有顧慮,臨床上常見到患者將自己“情緒不好”歸因於軀體症狀所導致的後果。例如,患者認為,整天疲乏無力(或身體這麼難受不舒服),怎麼能有力氣(興趣)去做工作,高興不起來是很自然的現象,而很難接受抑鬱的診斷。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應結合自己及所在醫院的具體情況,仍給予“請精神科會診”的建議,或進一步從患者社會功能狀態、是否存在自傷自殺觀念甚至行為等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對判斷病情尚不嚴重的患者,可在充分告知(病曆要有相應內容的記錄)的前提下,暫時給予密切觀察、積極合理安排文體娛樂活動等一般處理建議,同時交代患者,如果在1~2周時間內其總體狀態不見好轉反而有加重趨勢時,則應該盡快複診或直接到精神科就診。

  ■ CFS研究進展

  CBT和分級鍛煉效果占優

  美一項使用4種不同療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CFS)的研究表明,與單用自適應調節治療和特定醫療護理療法相比,認知行為治療(CBT)和分級鍛煉是治療CFS療效較好的方法。論文發表於《柳葉刀》[Lancet 2011, 377(9768):3]。

  正念認知治療可治療CFS

  英一項前瞻性隨機研究顯示,經過認知行為治療(CBT)後仍感到疲勞的CFS患者,能夠接受正念認知治療(MBCT)作為附加治療手段,並且MBCT具有一定療效。論文發表於《臨床心理學和心理治療》 (Clin Psychol Psychother 2011,10:1002)。

  慢性疲勞綜合征與病毒無關

  加拿大一項針對CFS患者的研究顯示,CFS與逆轉錄嗜異種性小鼠白血病病毒(MLV)及其相關病毒(XMRV)沒有關係。論文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 2011;6(11):e27870]。

  CFS患者心理疾病須受重視

  美一項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CFS患者更易受應激刺激影響,心理痛苦程度較高,並且創傷後精神緊張性障礙發生風險較高,提示壓力可能是CFS病理生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論文發表於《精神病學研究》[Psychiatry Res 2011,189(2):318]。

  CFS女性患者或須接受 婦科疾病篩查

  美國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女性CFS患者的婦科疾病和婦科手術的比例較高,提示應針對這一人群評估婦科健康。論文發表於《女性保健雜誌》[J Womens Health 2011,20(1):21]。

1 2

關鍵字:慢性疲勞,抑鬱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