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亡羊補牢”未必遲

作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劉紅 丁小強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12-19

  適度運動

  慢性腎炎患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尤須注意避免運動過度。對於急性期或病情較重、已出現多髒器嚴重並發症的患者,則應以靜養為主。

  合理用藥

  激素和免疫抑製劑 慢性腎炎患者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和減撤激素及免疫抑製劑,不可輕易停藥或減藥,否則易致用藥無效、耐藥或疾病複發甚至加重。因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副作用較多,故在使用時須密切監測患者狀況。在此過程中易出現血糖升高、感染、消化道潰瘍、骨質疏鬆和脂質代謝紊亂等症狀,故最好同時合用胃黏膜保護劑並補充鈣質,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根據病情及時調整用藥劑量。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 對於容量不足、腎動脈狹窄和重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慎用ACEI或ARB。對於初次應用ACEI或ARB的患者,須監測腎功能和電解質,一旦短期內血清肌酐快速升高或發生高鉀血症,必須及時減藥或停藥。

  其他藥物 當慢性腎炎患者罹患其他疾病須藥物治療時,應避免或慎用腎毒性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非類固醇類解熱鎮痛藥和磺胺類藥)。

  中藥 許多人都深信中藥無副作用,故大量應用中藥,但這可能引起腎髒損傷,甚至發展至尿毒症階段,須透析或腎移植治療。相當一部分中藥都有一定的肝腎毒性,使用時須謹慎。

  隨訪監測

  慢性腎炎最大的特點是病情遷延和容易複發。部分患者複發時僅表現為尿蛋白增加、鏡下血尿增多或輕度腎功能減退,而無任何症狀與體征。故慢性腎炎患者須定期至醫院進行隨防。

  剛開始正規治療的慢性腎炎患者,應每2周或4周至醫院檢查尿常規、尿相差顯微鏡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和血脂。

  若患者病情穩定,各項指標已趨於正常,仍須每3個月或半年檢查血生化及尿液,以便及時發現疾病波動。

  對於長期病情穩定者,建議每年至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和泌尿係統彩超1次。除至醫院檢查外,還須教育患者自行監測血壓,若血壓突然升高不易控製或出現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尿中泡沫增多、尿顏色變深(如濃茶色或醬油色)甚至出現肉眼血尿等改變,都表明可能病情複發或加重,須隨時至腎髒專科就診。

  ■ 鏈接

  管理腎病患者時,全科醫生須掌握以下幾點:① 腎病患者常常首先表現消化道症狀,可能因上消化道內氨形成;②患者出現血尿或少尿時,或糖尿病患者血肌酐≥0.2 mmol/L時,須立即轉診;③對於所有腎功能受損者,都應密切觀察,製定明確的治療計劃;④ 肌酐清除率<20 ml/min(血肌酐>0.05 mmol/L)者,最好至腎病專科門診隨訪。(錫安 整理)

1 2

關鍵字:慢性腎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