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核輻射你不是一個人在受害

作者:佚名 來源:半島都市報 日期:13-03-05

  

  超6成手術室拍片時忽略對病人的防護

  自放射診療誕生之日起,傷害就如影隨形。首當其衝的是醫務人員,接著就是患者。  

  此次武漢協和醫院兩間骨科手術室使用的均為移動式C臂機。福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洪惠民是國內最早研究C臂機輻射防護的專家之一,他在2006年的一次調研中發現,C臂機床邊診視工作人員所受的輻射量明顯高於國家標準限值,其中胸部輻射超標6.9倍。洪惠民認為,這可能與C臂機沒有加裝屏蔽防護、工作人員距離機器較近等因素有關。  

  然而患者對無任何防護的放射性照射已經習以為常。2013年2月25日上午,記者在武漢協和醫院門診樓放射科隨機訪問了13位拍攝X光片的患者,均被告知,該醫院沒有對患者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放射科一位姓熊的醫生對此解釋稱,該院采用的是數字化X光機,輻射劑量很小,“剛出生的嬰兒也是這樣拍,並沒有做防護”。  

  福建、廣西、重慶等地多位放射醫學界人士均否定了這種觀點。洪惠民指出,放射防護三大原則中包括“防護水平的最優化”,對患者無防護拍片,既違反了國家相關規定,也違反了業界的準則。  

  武漢協和醫院的情況並非個案。暨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邢春鳳等研究者,曾對廣東37所醫院的專業護士做過問卷調查,其中11所沒有防X線透射的專用手術間,17所醫院手術室拍X線片時從沒有掛過警示牌,64%的手術室在拍X線片時忽略了病人非照射部位的防護。  

  司法途徑解輻射糾紛“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經曆了溝通和求助輿論之後,武漢協和醫院的幾位醫生也開始考慮尋求司法途徑。  

  近年來,由於一些醫院放射防護不到位,引發了與患者之間的諸多糾紛,其中一些通過對簿公堂來尋求解決之道,但患者一方大多麵臨舉證難的困境。  

  2010年5月,廣西桂林人陳宗行帶著6歲的兒子到桂林某三甲醫院就診,他發現,在三張胸、腹部X光照片中,孩子的脖子以及睾丸等部位都在照射範圍內。陳宗行認為,醫院隨意擴大了照射範圍,且沒有按相關法規對兒童的性腺、甲狀腺等敏感部位采取屏蔽措施。陳宗行為此打了兩年官司,其間上訪無數。陳宗行兩次上訴均敗訴。盡管法院認定醫院有過錯,但由於無法證明X射線對患者造成了實際傷害,故而不能獲得精神賠償。  

  武漢協和醫院醫生麵臨的難題恰恰相反,甲狀腺癌是實際的後果,但需要證明醫院放射防護不當、射線致癌等一係列因果關係。  

  在與單位糾紛公之於眾的一周裏,沙慧蘭接到了許多短信,有當年醫學院的同學、有默默支持的同事,也有素不相識的同行。“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很多人都附上了這句話。  

  顯然,這家全國排名前列的醫院的這場糾紛已經轟動了整個醫學界,國內醫生聚集的丁香園網站第一時間展開了關於醫生放射防護的調查和討論。記者了解到,包括武漢市在內,國內多家醫院已經開始針對醫學放射安全展開自查。  

  新華    

  鏈接    

  人為導致的輻射中醫療輻射占98%  

  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日前發表報告指出,醫療輻射是人類接觸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報告稱,在全世界人口遭受的由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各種輻射中,20% 來自醫療輻射;而在所有人為因素導致的輻射中 ,醫療輻射所占的比例高達98%。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專家稱,取決於一次受輻射量、受輻射總量、受輻射時間。專家提醒讀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必要的檢查盡量別做,拍片後下次就診時要帶上,請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重拍。此外,選擇檢查方法時一定不要貪大求全,用X 線可檢查的 ,就不要做CT,隻有當X線檢查無法確診時,才考慮用CT 做針對性檢查,以免加大輻射劑量。  

  此外,女性40歲以後,每年做1~2次乳房X線掃描是利大於弊的,但是如果在40歲以前,經常做這樣的檢查或者一年超過一次,就會弊大於利。同樣,用輻射測量骨密度的方法,對於骨質疏鬆的診斷十分有效,但接受這種檢查越早,輻射的危險也越大,所以除非特別原因,沒必要頻繁地做這項檢查。  

  現在很少做透視,透視劑量強,所以大醫院一般會大力推廣照片。兩次透視間隔時間最好在一年以上。透視要受1個毫希的量,而拍胸片患者隻需受輻射0.4個毫希。可拍胸片就不選胸透,可拍低劑量螺旋CT不選普通CT,用於普通檢查的CT盡量減少,但用於診斷的CT不能免。如果沒有明顯症狀或者沒有肺炎等疾病,例行體檢中的胸透項目就沒必要一年做一次。

1 2

關鍵字:醫療照射,放射防護,武漢協和醫院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