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TC”醫患溝通模式

作者: 來源:醫患溝通 日期:12-12-05

  (2)職業語言:醫生語言必須以醫學專業、相關知識及法規製度為基礎,適度通俗易懂。交代治療方案、判斷病情及預後時,要恰當說明醫療服務風險性和不確定性,讓患者及家人獲得醫療風險心理承受力是相當重要的醫患溝通目的。

  (3)討論選擇:患者確診後,醫患討論治療方案已是基本醫療程序。醫生首先要讓患者及家人全麵知情並必要分析(知情需保護患者),並設身處地考慮患者身心與社會經濟因素,根據醫療條件和患者病情適度引導患方,但最後必須尊重患方選擇的治療方案。

  (4)鼓勵語言:被疾苦折磨的患者渴求醫護人員的鼓勵,他們需要表揚、肯定、同情及樂觀的語言,醫護人員每天都應該像藥物一樣給予患者,危重患者和心理負擔重的患者應得到更多的關心。

  (5)撫觸肢體:患者身心都是柔弱的,醫護人員對患者肢體親切的安撫,醫學上是必要的,更是患者需要的。臨床上適宜的患者安撫方式主要有握手、攙扶、輕撫肩、臂、手等;需要醫護人員注意的是,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的差別對其感受不同,老年人和孩子更需要肢體關愛。要避免女性患者的誤解。

  (6)告知壞消息:告知嚴重病情或通知死亡消息,是臨床上比較困難的溝通。有效方法是,要提前了解患者及家人相關信息,有所準備,一般先與家人溝通。針對不同的患者及家人或直接或間接告知,或委婉告知,或 “避重就輕”告知。基本原則是有利於患者治療,有利於家人配合,有利於醫療實施。

  (7)回避難題:醫患交流中,遇到難以回答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要堅持一個策略,即盡量使醫患溝通當場不失敗,更不能激化矛盾。可以采取回避難題的做法:態度真誠,可說明不利於患方的因素、或醫院條件限製困難、或轉移同事來處理、或需要向彙報上級等。切忌忽悠患者,要為下次成功溝通鋪墊基礎。

  (8)聊天:這是很人性的溝通技巧。患者和家人非常需要醫護人員像朋友一樣對待他們,醫患閑聊家常、愛好、時事等患者有興趣的良性話題,有利於患者減壓心理負擔,有利於醫患相互熟悉和相互信任。需要注意,這種放鬆式聊天不能涉及疾病和治療,時間也不宜長,每日數分鍾就可能產生良效。

  4.醫患合作(cooperation)醫患雙方通過多次溝通後達成了共同意向或決定,建立了互信關係,醫護人員在患方配合下,以主導的姿態和負責的行為實施醫療服務。毋容置疑,由於醫患多方麵的不同之處,醫療服務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問題或矛盾。醫患溝通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過程,仍從醫方示善開始。注:根據相關法律與醫院規章,正式醫患談話須使用相關表格並雙方簽字。

1 2

關鍵字:醫患溝通,醫患關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