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破壞性行為在孤獨症譜係障礙兒童中是常見的。行為幹預被用來治療破壞性行為,但尚未在大規模的隨機試驗中進行評估。
目的 評估父母培訓對有孤獨症譜係障礙和破壞性行為的兒童的效果。
設計、場所和參與者 這項為期24周的隨機試驗在6家中心(埃默裏大學、印第安納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羅徹斯特大學、耶魯大學),比較了父母培訓(n=89)與父母教育(n=91)的效果。我們篩選了267名兒童;在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間,180名有孤獨症譜係障礙和破壞性行為的兒童(年齡為3~7歲),被隨機分組(86%白人,88%男性)。
幹預措施 父母培訓(11門核心課程,2門選修課程;2次電話強化,2次家訪)提供管理破壞性行為的具體策略。父母教育(12門核心課程,1次家訪)提供關於孤獨症信息,但不提供行為管理策略。
主要轉歸和檢測指標 父母評定共同主要轉歸中的破壞性行為和不服從性:異常行為列表-易怒分量表(範圍,0~45分)和家庭場合問卷-孤獨症譜係障礙(範圍,0~9分)。對於兩項檢測指標,分數越高表示越嚴重,下降25%表示臨床改善。由一名不了解治療分組的臨床醫師評定一項次要轉歸,即臨床總體印象改善量表(範圍,1~7分),陽性反應<3分。
結果 第24周時,異常行為列表-易怒分量表評分在父母培訓組中下降47.7%(從23.7降至12.4),相比之下,在父母教育組下降31.8%(從23.9降至16.3)[治療效果-3.9,95%可信區間(CI)為-6.2~-1.7,P<0.001,標化效應量=0.62]。家庭場合問卷-孤獨症譜係障礙評分下降55%(從4.0降至1.8),相比之下,父母教育組下降34.2%(從3.8降至2.5)(治療效果-0.7,95%CI為-1.1~-0.3;P<0.001,標化效應量=0.45)。兩項測量均未滿足事先規定的最小臨床重要性差異值。在臨床總體印象-改善量表中有陽性反應的比例,在父母培訓組中為68.5%,相比之下,在父母教育組中為39.6%(P<0.001)。
結論和相關性 對於孤獨症譜係障礙兒童,基於父母報告的轉歸,為期24周的父母培訓計劃在減少破壞性行為方麵,優於父母教育,盡管改善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由設盲臨床醫師判斷的陽性反應率,在父母培訓組中大於父母教育組。
[JAMA2015;313(15):1524-1533.doi:10.1001/jama.2015.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