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7日訊】據一項新近的meta分析研究稱,由體內自然產生的睾丸酮可作為替代療法服用,並不會誘發前列腺癌或成為其刺激因素。
該結果是“令人倍受鼓舞”的,但來自隨機試驗的長期數據還需要對該結果進行加強。本文的第一作者、來自法國裏昂國際預防研究中心的主任Peter Boyle博士如是說道。
他在2015年美國泌尿外科協會年會中告訴《醫景》醫學新聞,“你需要15至20年的時間進行隨訪,才能看到真實的前列腺癌風險。”
他表示,“本Meta分析中包括的平均隨訪研究還遠遠不夠。”
睾酮對前列腺癌的負麵作用並非不值得關注。Boyle醫生指出,“我們知道在動物試驗中,高劑量睾酮可減少前列腺癌風險。”他在會中作出上述簡要報告。
此外,雄激素是人類惡性前列腺癌的重要修飾劑,大多數前列腺癌直到建立雄激素非依賴性生長機製後才對雄激素阻斷療法作出回應。
他總結道,“看上去雄激素對前列腺癌起到了重要影響。”
盡管如此,“可用數據表明在外源性或內源性雄激素與前列腺癌之間無關聯。
他指出,這似乎是好消息,特別是對美國人來講,雄激素替代療法是常見的處方,有著30億美元的市場。而在歐洲卻並未廣泛使用。
Boyle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在他們的大型總結性研究中,還進行了兩類研究。
首先,他們評估了報告內源性雄激素和前列腺癌關聯數據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他們納入近20年間共18個流行病學研究涉及5091例前列腺癌和11930例對照試驗,當這些數據納入Meta分析時,與最低值相比,最高血清睾酮值前列腺癌SRR是0.98(95%置信區間[CI],0.88-1.09)。“換句話說,在內源性睾酮水平與前列腺癌風險之間並無關聯。”Boyle醫生總結道。
第二,研究者評估了24例症狀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睾酮代替療法與前列腺癌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所報告的數據,PSA水平總體差異為0.11ng/mL(95%CI,–0.23to0.46),且不具統計學意義。
睾酮替代療法之初,PSA水平總體差異為0.23ng/mL (95% CI, –0.53 to 0.99),同樣不具有統計學差異。
前列腺癌SRR作為睾酮替代療法的不良反應,其值為0.94 (95% CI, 0.37- 2.40)。因此,也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症狀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睾酮替代療法似乎並不能增加PSA水平,也不會促進前列腺癌進展。”Boyle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在研究摘要中寫道。
本文選自2015年泌尿外科協會年會摘要MP4-09,於2015年5月15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