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婦麻醉常見問題與誤區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15-04-16

  (一)硬膜外真的會影晌產程嗎?

  早期的臨床研究確實發現:硬膜外麻醉,尤其是分娩早期使用硬膜外,有可能延長產程,增加剖腹產或器具助產(包括產鉗,吸引器等)的幾率。當時的解釋是:過早使用硬膜外,有可能會影響正常宮縮,而導致產程延長。但後來發現,研究中使用硬膜外的大多是疼痛更加嚴重的準麻麻,而產程初期疼痛的嚴重度往往與自然分娩的難度相關,也就是說產程延長/剖腹產率較高實際上是分娩難度較高的結果,而不是硬膜外造成的。

  近期的臨床研究發現:硬膜外並不增加剖腹產或器具助產的概率。對於產程,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硬膜外不影響第一產程的時間(第一產程指從產程發動到宮口開全),而個別研究認為,硬膜外有可能會延長第二產程(第二產程指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

  2005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權威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比較腰硬聯合麻醉(一種特殊的硬膜外)與靜脈或肌肉注射鎮痛藥物對產程的影響,發現早期使用腰硬聯合麻醉不僅鎮痛效果好,不增加剖腹產或器具助產的風險,而且可以縮短產程。

  結論:一般來說,硬膜外不延長產程,即使有影響,它也不增加剖腹產/器具助產的風險。

  (二)硬膜外會導致產後腰背痛嗎?

  小寶寶的誕生無疑是一件喜事,但產後腰背痛卻困擾著很多新麻麻。很多新麻麻以及一些醫生,經常把產後腰背痛歸咎於是硬膜外的副作用。

  2001年《英國婦產科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產後腰背痛的論文,題為《比較硬膜外與非硬膜外鎮痛在分娩中應用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研究顯示:產後3個月,硬膜外組中22%有中段腰背痛,35%有下段腰背痛;對照組分別為20%和34%.產後12個月,硬膜外組中16%有中段腰背痛,35%有下段腰背痛;對照組分別為16%和27%.也就是說,無論準麻麻在分娩中是否選擇硬膜外,都有較高的比例出現產後腰背痛,而且產後腰背痛與硬膜外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實際上,產後腰背痛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有很多可能的相關因素,如:

  孕期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造成一些組織韌帶鬆弛,有助於新生兒的產出,但這種變化也可能導致產後腰背痛。

  孕期由於身體重心的改變,容易產生姿勢的改變,這也肯能導致產後腰背痛。

  產後新麻麻即使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照顧,還是難免會經常彎腰抱寶寶,長時間保持坐姿喂奶,休息質量下降,及從事一些簡單家務,這也有可能誘發產後腰背痛。

  結論:產後腰背痛是新麻麻的常見症狀,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一現象與硬膜外相關。

  (三)硬膜外會影響產後哺乳嗎?

  在這個問題上,現有的醫學研究還沒能達成一致意見。

  一般來說,使用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的新麻麻,在分娩過程中,相對來說能夠得到更好的休息,這樣就有更充足的精力為寶寶哺乳。有的研究發現硬膜外麻醉並不影響寶寶哺乳,但也有研究顯示:硬膜外麻醉的使用可能使寶寶的哺乳能力減弱,並導致新麻麻過早放棄母乳喂養。但也有批評者認為,研究中使用硬膜外的多為初產婦,母乳喂養失敗與她們哺乳經驗不足有關。

  母乳喂養的成功與否,除了醫學相關因素外,還與經濟,喂養觀念,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相關。有時侯,醫學研究很難剔除這些非醫學因素,而找出硬膜外與母乳喂養的直接相關性或因果性。

  結論:目前缺乏相關研究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

  (四)打了硬膜外,分娩時還能使得上勁兒嗎?

  硬膜外麻醉的最佳效果是:不影響產婦的運動功能,產婦在分娩時能夠感覺到少許宮縮,在護士或醫生指導下,協助宮縮,娩出寶寶。但有時侯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在藥物劑量上可能需要做一些細微的調整。

  有些人可能根本感覺不到宮縮,這也很正常。這時護士或醫生會在宮縮時告訴準麻麻,指導用力。

  也有些人可能打了硬膜外仍然感覺到較強的疼痛或壓迫感,有時侯需要額外補充一些藥物。

  結論:不同的人對硬膜外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醫生或護士會對此予以指導或調整。

  (五)分娩時渾身顫抖是硬膜外的副作用嗎?

  分娩時寒顫抖動是一個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具體機製不明,但一般認為與硬膜外沒有明顯相關性。

  

關鍵字:第一產程,影響寶寶,孕產婦,常見症狀,聯合麻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