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基於以往的研究,頸椎前凸角(CL)是一個受胸椎後凸(TK)影響的參數。但是,二者關係尚不清晰。少數研究分析了頸椎前凸與軀體脊柱骨盆平衡之間的關聯。至今,尚無研究重點分析決定頸椎矢狀麵平衡的各種因素。
患者樣本
沒有脊柱相關疾病病史的77例無症狀誌願者。
結果評估
站立側位片上頸椎和全脊柱的影像學參數之間的相關性。
目的
分析決定頸椎矢狀麵平衡的各種因素,包括無症狀成人的軀體脊柱骨盆平衡和胸廓入口(TI)的序列。
研究設計
前瞻性影像學研究。
方法
使用站立側位的頸椎和全脊椎的影像資料來分析以下參數:脊柱骨盆參數,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骶骨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和胸椎後凸(TK);TI參數,包括胸廓入口角(TIA)和T1傾斜角;頸椎參數,包括C0-C2角、C2-C7角和C0-C7角以及頸椎傾斜角。使用皮爾森相關係數和多元回歸來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所有參數表現為正態分布。以下參數之間有顯著的順序聯動性:PI和SS(r=0.653),SS和LL(r=0.807),LL和TK(r=-0.516),TK和C0-C7角(r=-0.322)。TK和T1傾斜角有顯著相關性(r=0.351),但TK和TIA之間無顯著相關性。以下參數之間有顯著的順序相關性:TIA和T1傾斜角(r=0.694),T1傾斜角和C2-C7角(r=-0.624),C2-C7角和C0-C2角(r=-0.547)。T1傾斜角是與SP和TI參數均顯著相關的唯一參數。線性回歸模型表明T1傾斜角與TIA的相關性(r=0.694)高於與TK的相關性(r=0.351)。
結論
T1傾斜角是決定頸椎矢狀麵平衡的一個關鍵因素。脊椎骨盆平衡和TI對準均通過T1傾斜角來影響頸椎矢狀麵平衡,但TIA較TK的影響更大。T1傾斜角較大時需要更大的CL來保持頸椎的矢狀麵平衡。本研究結果可作為將來研究各種臨床狀況下(包括前凸的手術重建)頸椎矢狀麵平衡的基本數據。
圖1 側位站立時全脊柱影像圖中的脊柱骨盆參數。PI,骨盆入射角;SS,骶骨傾斜角;LL,腰椎前凸角;TK,胸椎後凸角。
圖2 各參數的示意圖。左圖:胸廓入口參數。右圖:頸椎參數。
圖3 各參數數值的分布。(A)胸廓入口角,(B)T1傾斜角,(C)頸椎傾斜角,(D)C0–C2角,(E)C2–C7角,(F)C0–C7角。
圖4 各參數間的線性回歸模型顯示統計學顯著相關性。左圖:T1傾斜角對胸椎後凸角(TK)作圖。右圖:T1傾斜角對胸廓入口角(TIA)作圖。
圖5 左圖:骨盆入射角(PI)與腰椎前凸角(LL)、LL與胸椎後凸角(TK)、TK與頸椎前凸角(CL)以及T1傾斜角之間的順序相關性。非相鄰的參數之間無顯著相關性,例如PI和TK、LL和CL。右圖:TK和胸廓入口角(TIA)對T1傾斜角均有顯著性影響,但TIA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