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壯大疝氣“大軍” 治療強調個體化

作者:高京宇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9-26

  1

  腹股溝疝,俗稱“疝氣”,是老年人的外科常見病,發病率遠高於青壯年。並且由於老年腹股溝疝的特點,治療後複發率也高於青壯年。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陳傑教授做客《專家訪談錄》,就目前疝氣的人群發病率及特點進行了分析。

  疝是腸或其他身體部位通過圍繞其組織壁薄弱處或開口向外所形成的異常凸出,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全球每年約有兩千萬例疝的病人。據國外文獻報道,60歲以上的老年人疝的發生率達到4.4%,70~7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疝的發病率更高達44%,也就是說兩個這個年齡階段的老年人就有一個人會得疝氣。在我國,疝氣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也在逐步增加。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老年人的平均年齡已達到82歲,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但基於概率和壽命的增加,目前中國每年的疝患者約有200萬~400萬例。

  據文獻報道,疝氣的人群發病率為1.8‰,但我們不能忽視兒童疝氣。研究表明,早產和剖腹產的兒童發生疝氣的概率約為30%,也就是說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疝氣患者。

  麵對疝氣日趨升高的發病率,疝氣目前的治療強調個體化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疝氣的類型選擇不同的補片、材料和修補方法。針對6歲以下的兒童疝,一般會選擇微創進行疝囊高位結紮;對於六至十幾歲的青少年兒童一般選擇進行生物補片修補;對於青壯年,尤其是雙側疝或者是隱匿性疝,診斷不明確者,一般采用腹腔鏡的疝修補手術。此外,針對複發疝、雙側疝、隱匿性疝以及診斷不明確的疝也采用腹腔鏡疝修補微創的辦法,例如七八十歲的老人,心功能不好,一般采用局麻下小切口就行疝的修補。

  所以個體化治療是目前疝治療的總的趨勢,強調根據不同病人的情況,進行個例化治療。

關鍵字:疝氣,劉傑,腹股溝疝,發病率,個體化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