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追蹤體力活動數據的準確性

作者:劉揆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3-16

  圖1設備在500步試驗中的結果

  圖2設備在1500步試驗中的結果

  雖然計步器有增加體力活動、改善健康的潛質,但缺少在一般人群中廣泛應用的證據。相比之下,在美國,幾乎2/3的成人擁有智能手機,技術進步使這些設備能夠對健康行為進行追蹤(如追蹤體力活動,並提供便利的反饋)。目前已開發出了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新型可穿戴裝備。

  雖然這些設備及其應用可能有利於人們更好地關注健康(如通過工作場所健康計劃),但其應用很少得到評價。本研究的目的是將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及可穿戴設備與直接觀察步數進行比較,後者是一個成功用於改善臨床轉歸幹預措施中的度量(單位)。

  方法:這項前瞻性研究在一所大學內通過直接口頭發展,招募了年齡≥18歲的健康成人。在獲取口頭知情同意後,受試者在跑步機上以3英裏/小時的速度,每次分別行走500步和1500步,每人2次,沒有報酬。試驗於2014年8月進行,由1名觀察者采用1個計數器計步。本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從美國的頂級銷售商處,選擇了包括10個應用(程序)及設備的便利樣本。每名受試者在腰帶上佩戴已經過充分驗證的Digi-Walker SW-200計步器(Yamax)6及2個加速度計:Zip及One(Fitbit)。每人手腕上佩戴3個可穿戴設備:Flex(Fitbit)、UP24(Jawbone)及Fuelband(耐克)。每人在1個褲袋中攜帶1個iPhone5S(蘋果),並同時運行iOS的3個應用程序:Fitbit(Fitbit)、Health Mate(Withings)及Moves(ProtoGeoOy)。每人在另1個褲袋中攜帶1個Galaxy S4(三星電子),運行1個安卓應用程序:Moves(ProtoGeoOy)。

  在每次試驗中止時,記錄每個設備顯示的步數。在極少情況下,設備設定不當,未能記錄步數(8/560次觀察),因而沒有納入這些數據。采用電子表格(Excel,微軟)估算每個設備的平均步數及標準差。

  結果:在所有設備中,記錄了14名受試者56次步行試驗的552個計步觀察結果。71.4%的受試者為女性,平均年齡為28.1(標準差為6.2)歲,自我報告的平均體質指數[體重(kg)/身高(m2)]為22.7(標準差為1.5)。

  圖1顯示的是各設備在500步試驗中的結果,圖2顯示的是在1500步試驗中的結果。與直接觀察相比,計步器和加速度器的平均步數相對差範圍為-0.3%~1.0%,可穿戴設備為-22.7%~1.5%,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為-6.7%~6.2%。500步試驗與1500步試驗的結果大多一致。

  討論:我們發現許多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和可穿戴設備都可準確監測步數。智能手機數據與觀察的步數僅有微小差異,但可能高於或低於實際步數。可穿戴裝備差異較大,一種設備報告的步數較觀察的步數低≥20%。步數常用來獲取體力活動的其他指標,如距離或燃燒的卡路裏。在這些指標中,設備準確性的潛在差異可能會增大。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在一個有對照的情境下,納入年輕健康誌願者實施的,采用了一個包括少數應用程序和設備的便利樣本。上述結果應在其他情境中和采用其他設備時加以確認。

  這些設備促進的體力活動增加,可帶來因計步器使用較少而無法實現的臨床獲益。我們的結果有助於增加人們對采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及可穿戴設備監測健康行為的信任,這可能對於改善人群健康的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追蹤,體力,準確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