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俗稱“小腸串氣” ,即人體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的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主要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 、手術複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給患者帶來的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那麼到底什麼是疝氣應該怎麼治呢?很多人覺得疝氣可以不治,或者隻聽民間偏方來治。就此醫學論壇網特別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主任,國際內經疝協會委員陳傑教授做客《名醫堂》為大家普及疝氣的相關知識。
由於大多數人對於疝氣並不是很了解,所以讓我們從一個有趣的病例開始,65歲的李伯伯長期便秘,常常用力解便,這樣惡性循環,直到有一次上廁所時覺得腹股溝處隱隱作痛,原來腹股溝到陰囊的區域已經腫的像瓜一樣大了,並且腫塊觸感柔軟。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右副腹股溝巨大疝,疝囊已經容納了大量的腹腔內容物,並不斷增大,情況非常嚴重,建議馬上手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肚子裏腫的像瓜這麼大,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那麼疝氣是怎麼形成的呢?
經過陳傑教授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疝氣大部分的情況下是上廁所或洗澡時被發現的,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的部位。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一個東西放到屋子裏邊,但是它可能會通過薄弱或者缺損的地方,比如說窗戶、門、地縫、天花板擠出去,移動位置,這種情況就叫做疝氣。最可怕的是腦疝,可由腦出血、腦外傷、腦水腫造成,腦疝是致命的;絕大多數是肌疝,最常見是腹股溝疝,有一些發生在骨盆盆腔底部,女性生產後,腹股溝盆腔會變得薄弱或有缺損,發生疝氣的危險性就會增大。
由於外力作用,或者勞動時用力過猛過大,女性生產,便秘時用力解便,甚至咳嗽、打噴嚏、前列腺增生肥大這些都可以成為誘因,其原因在於:第一,身體裏有一個薄弱或缺損的地方;第二,體內的負壓因為以上提到的一些原因增高了,將某些組織或器官擠出了它們本來應該在的位置。人體站立時,腹部壓力大於平躺時,因此發生在下腹部(大腿跟或盆腔)的疝氣更加常見一些。
由此可見,當我們發現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尤其是發生在下腹部或大腿根等部位時,極有可能是疝氣,這時候要以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