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因子和幹細胞支持骨折愈合

作者:張輝摘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6-12

  2012年5月24日,在德國柏林召開的第13屆EFFORT大會上,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創傷科負責人Gerhard Schmidmaier教授報告指出,這一新治療策略,特指生長因子、患者自身幹細胞以及生物活性植入物,有助於處理6個月後仍不愈合骨折。第一次臨床應用前景樂觀。

  複雜骨折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盡管正確治療,但骨折常常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德國研究人員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法。Schmidmaier教授說,“新植入體係需要進一步開發,愈合差的骨通過新方法如在幹細胞和生長因子的幫助下治愈。”

開放性骨折、腫瘤和骨質疏鬆症加劇不愈合可能性

  骨折後並發症或愈合程度不夠尤其發生在骨生物學行為受到破壞的時候。以Ⅲ度開放性骨折為例,每3例病人中就有1例發生。在累及感染的病例中,40%的人受累;在對骨腫瘤手術和放療後,這種破壞達到80%。然而,骨質疏鬆症也是一個主要的危險因素:新陳代謝下降減緩骨重塑和愈合過程,因此,在骨萎縮患者中,每5例就有1例出現骨折愈合差。Schmidmaier教授預測,“由於壽命延長,像這樣的病例幾年前很少見,現在卻顯著增加,將來甚至增加更多。”

目前治療技術令人不滿意

  骨缺損6個月後仍不愈合,以及骨折斷端出現移位,就是人們所說的“骨不連”或“假關節”。若是機械性原因,進一步穩定植入骨通常幫助愈合;然而,若是生物學原因,感染後複雜性顯著增加。不明顯的“假關節”使用患者自體骨盆骨髓治療,但這常常造成抽取處疼痛。在骨折大於2cm的病例中,環形固定器經常用於拉伸骨骼—時間很長、過程複雜、能否愈合不確定。

蛋白質類物質取代固定術

  新治療方法集中在生長因子,它能促進骨折愈合。專家解釋說,“這指的是機體自身蛋白質,現在能合成生產。骨與幹細胞結合也能治愈大段骨缺損以及感染後損傷。優點是患者通常不再需要固定”。這些生長因子已經用於臨床實踐,尤其是用於那些嚐試多種治療和手術失敗的患者。

10例患者中9例獲得成功

  依據骨缺損大小,一到兩次手術操作需要使用生長因子。Schmidmaier教授繼續說,“對於非常大的骨缺損或一次感染後,在初次手術時,首先要移除病骨,然後使用骨水泥促進新骨膜生長,二期手術時在缺損處填充細胞和生長因子。”目標是,幾周後,患者經皮植骨的腿應該能承受身體全部重量。在海德堡醫院治療的400例患者中,88%的人獲得這一療效。

生物活性植入物誘導骨愈合

  海德堡專家希望通過對生物活性植入物的深入研究將來能獲得進展。Schmidmaier教授在報告中說,“有效成分按預先設定的時間順序從植入物表麵釋放,它們適當地塗在植入物上。”因此,生長因子基因譜的遺傳信息片段能刺激骨缺損周圍的細胞合成他們自身的蛋白質,從而啟動骨愈合過程。成功似乎觸手可及:這個運載技術包括抗生素在內已經用於臨床。

  (根據EFORT資料整理)

 更多精彩報道,請點擊專題連接

關鍵字:EFORT,骨折,愈合,植入物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