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中日友好醫院的ICU獨立以來,我作為“元老”開始了ICU(重症醫學科)的工作。5年後,我國才集中了全國ICU的專家成立了針對全國危重病的協會。相比美國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成立了危重病協會,我國的起步晚了不少,於是也更重視與國外同行們的交流。我曾多次出國交流學習,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和密歇根大學附屬醫院的做法,讓我對美國的ICU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ICU接待的都是急重病人,保障患者獲得最及時、最高效的治療是每個醫院的努力方向。美國ICU高效的轉診機製非常值得學習。首先,美國醫院對ICU病房的床位使用狀況有明確規定,床位的使用率不得高於80%。這樣,一旦醫院有生命危急的病人,或者城市裏有什麼突發事件,如車禍、火災等,就能保證危重病人的及時救治。而我國大多數醫院的ICU病床使用率高達90%以上,有時甚至會出現滿員的情況。另外,目前美國的ICU床位比例占到醫院病床總數的6%—8%,有的甚至達到12%,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還有增加的趨勢,而現在我國距這個比例還有差距。
ICU病房不但“入口”總有空閑,“出口”也實時保持通暢,美國各地成立了不同級別的病房接收ICU的轉診病人。 ABC病房(Assistance Breathing Center),即輔助呼吸病房就是其中一種,專門收擺脫不了呼吸機的病人,經過主治醫師確認和病人家屬同意後,就可從ICU轉到那裏。ABC病房一般比ICU病房數要多,比如我2010年在密歇根大學附屬醫院見到的綜合ICU有24張床,ABC有46張床。美國幾乎每個州都有專門的ABC醫院。而在我們國家,一些病人戴著呼吸機可能在ICU裏待幾個月甚至幾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病床的周轉,占用了一些亟待救治的危重病人的醫療資源。除了ABC病房外,美國還有長期急症病房,那些不需要戴呼吸機的重症病人,可以轉到這種醫療機構,由專業醫師提供綜合治療。
為給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美國的ICU可以說毫不吝惜醫療資源。一方麵,ICU的醫護人員配比要高於其他病區,一個病人平均有1名大夫和3名護士照看。在美國醫院的ICU,查房是項團隊工作,主治醫生、藥劑師、營養師以及相關科室的醫師等相互配合,這樣醫生就能全麵了解病人的身體情況,以便進一步治療。另一方麵,患者的住院條件也很好,大多數病人都是單獨住在一間病房裏,病房麵積最小也有15平方米,大的可達20平方米。因為ICU病房裏各種儀器和設備多,這樣也有利於消毒隔離。
ICU患者用藥多且複雜,特別是抗生素類更是常用藥。在曾去交流的美國醫院中,我的感受是他們用藥非常謹慎,患者如果隻是單純發燒,醫生一般不會開出抗生素。盡管美國醫療界有通用的抗生素使用規範指南,但醫院每年都會根據這一年患者的情況,重新總結不同種類抗生素的耐藥情況,為以後的治療積累經驗和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