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急救提高胸部按壓次數和質量

作者:張輝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4-16

inserted image

  2012年4月13-15日,2012北京協和急診醫學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科陳玉國教授做了關於心肺複蘇的專題報告。

  突發心髒驟停(SCD)是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院外SCD者存活率更低。院外心髒驟停複蘇成功率低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專業醫務人員往往難以在“黃金搶救時間”內到達現場實施心肺複蘇、目擊者未能提供或給予有效的救治措施、各醫療機構救治水平參差不齊。

  那麼,複蘇失敗的原因主要包括複蘇的時間性和複蘇的方法正確性。

  1)時間性:這是心髒驟停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複蘇時要強調一個生存鏈即早期呼叫、早期心肺複蘇、早期除顫、早期高級生命支持。早期呼叫、早期複蘇和早期除顫都可以在社區實施。因此,加強社區義務人員和民眾的救護培訓,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死亡率。

  2)心肺複蘇方法正確性:院外搶救無效首當其衝的是胸外心髒按壓無效,主要有胸部按壓中斷和按壓深度。按壓次數不夠直接使冠脈灌注壓降低,2005年指南建議按壓頻率定為100次/分;《2010年美國心髒協會心肺複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進一步強調至少100次/分,在有效的時間內給予更多的心髒按壓,減少中斷。一項院外心髒驟停研究顯示,急救者按壓的頻率雖可達到100次/分,但由於各種原因的中斷,平均每分鍾實際按壓次數為64次。還有兩項觀察性研究顯示,按壓中斷非常普遍,至少1/4時間未接受胸外按壓。另外,按壓深度不足也是導致冠脈灌注壓和呼氣末CO2濃度降低的原因。2010版年指南也強調成人按壓幅度至少5cm,嬰兒及兒童按壓幅度至少為胸部前後徑的1/3。另外,指南還建議將成人、兒童及嬰兒的基礎生命支持從A-B-C(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更改為C-A-B。

  所以說,提高心肺複蘇(CPR)的效果要采取標準的胸外按壓,首先有力、快速是有效按壓的條件。按壓部位是在胸骨的下1/2,頻率為100次/分,深度是3.8cm-5.1cm;按壓方式:每次按壓後應充分放鬆,按壓與放鬆時間為1:1,以保證胸廓充分回彈。注意:盡量減少按壓中斷時間。為了增加每分鍾時間按壓次數,國際心肺複蘇指南簡化了急救措施,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說,無需在CPR過程中檢查循環征象或患者的反應,僅需持續進行CPR直到患者有身體移動;對專業人員來說,若因建立高級氣道或電除顫需中斷按壓,盡量將中斷時間控製在10s;一旦建立高級氣道,兩名急救者實施的心肺複蘇無需繼續30:2循環,負責按壓者應以100次/分的頻率持續按壓;另外,除非患者處於危險環境或外傷患者需接受手術,CPR應就地進行。

  更多精彩報告,請點擊專題鏈接

關鍵字:急診,協和,心肺複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