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就像是有漏洞的輪胎。
近年來,在我國,疝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每年新增約200萬例,男性得疝病的幾率是女性的15倍。3月7日,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陳傑在“關愛男性健康·疝科普講座”上介紹了疝的病因、發病情況、症狀以及如何預防疝的發生。
專家小傳
陳傑,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
從廣義上說,“疝”是一個組織或器官通過正常或非正常的通道移位了,進入了另外一個空間。疝可以發生在人體內的任何一個部位,例如車禍時腦出血、腦水腫會出現腦疝。肚子是最容易患疝的地方,腹股溝疝占了整個疝發病情況的90%甚至以上。
三類人容易得疝病。一、孩子。為什麼孩子患疝病的幾率高些?因為男性睾丸是在出生前從後腰部掉落至陰囊中的。這個過程就會形成一個通道,如果沒有閉合就會形成先天性疝病。尤其是早產、剖腹產的孩子,兒童疝的發病率可達到38%。
二、男人。吸煙、肥胖以及長期咳嗽都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臨床上看,男性得疝病的比例較高,女性得疝病較少見,約10個疝病患者裏有1個女性。
三、老人。老年機體體老化,腹壓增高,就像一件衣服穿久了會破,汽車輪胎用久了會漏一樣,肚子上也會出現破洞。70歲以上老人的疝發病率可達到40%。
很多人沒把疝當病。疝病本身症狀不是特別重,可能有點酸脹不舒服,有的是組織從疝孔鑽出來以後才出現腫大,症狀不明顯,很多病人常常把疝不當病。今年春節前,我接到兩例疝病患者,由於他們就診太遲,已經發生了腸壞死,病人最後都沒能活下來。如果他們早些治療,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很多悲劇的發生還和患者的認知程度不夠有關。老百姓現在都用“疝氣”這個詞,實際上是中醫的說法,外科醫生在學解剖時沒有“疝氣”這個詞,規範說法是腹股溝疝、切口疝、腹股溝直疝。疝病的治療有很多辦法,包括服中藥、提氣、貼肚臍、用疝氣帶等,但隻有通過外科手術進行縫補才能治愈。
現在患者還有一種誤區,偏信小廣告上的“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不複發”,結果在不正規的診所打了硬化劑和膠水。我曾在1個月裏收到幾例病人,都是因為打硬化劑出現了其他疾病。
疝病如何預防。對於兒童疝,以前是兩歲前可用保守治療方法,近幾年建議一歲以內就可保守治療。因為現在的孩子下地比較早,直立得比較早,所以不易愈合。但一般而言,對孩子的疝病家長都非常重視,發現也比較容易。
我們還要更關心老人,尤其是關心老年男性有沒有疝病,別因為這個幾分鍾就能解決的問題,最後把命搭上。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